浙江在线11月21日讯
今年,宁波市海曙区在全区推广了一项帮扶就业的新制度——就业项目经理人。这个蛮新鲜的词汇也有新内容:这些就业项目经理人就像一个个“就业红娘”,根据用工单位和待业人员两个信息库,为待业人员设计个性化就业方案,全程跟踪服务直至其稳定就业。
“上门帮找工作、一对一的个性化设计”,对于就业困难人员来说,找到工作应该不是难事了。一年来,海曙区100多位“就业红娘”通过这种方式,已成功帮助6000多名待业者捧上了新“饭碗”。可在欣慰的同时,“红娘”们也有烦恼:“我现在手里有的是工作岗位,怕的是没人来找工作。”
一方面是大量的工作岗位等人上岗,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人赋闲在家,在享受了浙江经济飞速发展和高质量社会保障的同时,现代都市人呈现出了复杂的就业心态。
宁愿拿低保不愿去工作
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太阳社区的居民应鸣鹤,自从当上了所谓的就业经理人,每天除了在家吃顿午饭,家人难看到他的踪影。老伴说自打他1992年下岗以后,就没看他这么忙过。忙来忙去为了啥——找工作,不过老应不是为自己找工作,而是为社区里的失业人员上门一对一地找工作。
老应原在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里从事施工管理工作,2002年买断工龄,成了低保户。2003年年底,老应又有了固定的工作,被政府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当一名护楼员。去年他又了新头衔:就业项目经理人。从下岗失业到再就业,再到如今帮失业人员找工作,对于找工作这个事情,老应说自己“算是能现身说法,当典型例证的。”
老应说,手上成功的案例很多,失败的案例也不少。11月9日,海曙区招聘会上老应一次就送去60个岗位。可最后成功配对的只有10几个。“我现在手里有的是工作岗位,怕的是没人来找工作。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一百个人有一个百个心态,可不知道我是不是老了,现在有的人找工作的心态,还真是难以捉摸。”
“有个40多岁的失业者,本身不具备任何技能,给她介绍了13个岗位,她都觉得太累而不愿意去。”老应的工作体会和海曙区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副局长陈守叶观点颇有些相似。“海曙区在宁波来说,就业机会非常多,我们担心的不是没工作岗位,而是就业的人。就业项目经理人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就业困难的人群。”
就业困难,在就业项目经理人眼里别有一番含义。宁波海曙区大多数是服务行业,4050人员做服务员、保安的很多。可这些岗位介绍给稍微年轻的失业人员又遇到了麻烦。就业经理人王敏华说,就业经理人做了一年,现在社区里没有工作的,真的是就业困难户。自己的社区里就有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还在啃老,父母也下岗了,家里很困难,给他介绍很多次都不成功,介绍他作保安服务人员,又说面子下不了。
面子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小算盘也在一些低保失业人员心里打响。在采访中,一个低保户就给记者说了自己的想法:宁波现在最低工资标准是850元/月,自己没什么技能,能找到的工作也就是这个数。如果脱离了“低保”,就不能享受任何保障性救助了,在吃、住、子女教育、看病就医诸方面需要完全由自己承担费用。这样再就业后家庭生活成本反而加大了,如果再一旦失业,将面临着既无保障又无工作的双重危机。与其承担那样的风险,而且工资低不足以改善生活水平,还不如就保持现状,在家呆着拿低保。
不愁吃穿就行 “红娘”善意“唠叨”
和老应的感触一样,梅园社区的经理人殷盛阳说,最难处理的案例就是因为观念问题难就业的人。“遇到这样的人,我们首先就要做好其思想工作,观念转变了择业方向也就准了。”
“有的失业人员尽管有就业愿望,但由于观念的原因难以实现就业。”殷盛阳认为,碰到这种情况,就得实施“就业意识重塑计划”。谈心和回访成了每个就业经理人最重的工作。
梅园社区居民任女士,今年才四十多岁,却已经失业多年,整天无所事事,不是看电视、打麻将,就是逛街、聊天,任凭社区怎么给她介绍工作,就是不愿意再就业,用她的话说,“老公再辛苦几年,等儿子长大了,我就不愁吃穿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业经理人陈建中白天不厌其烦地到处找任女士,跟她耐心交流,晚上三番五次地跑到她家诚恳说事。刚开始对方出于礼貌,还说一些感激之类的话语,但随着上门次数的增加,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经常找一些借口,暗示不愿意听。
陈建中后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任女士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跟她“拉家常”,和她说生命就象是一条长河,工作就象是生活中的一把船桨,人只有拿起工作这把船桨,生活才会更安稳,这才是体现人生的价值。趁你现在还年轻,不要错过我们现在给你这个船桨的支点,你把它划起来了,不仅仅是为了你自己、你的家庭,还有社会,因为我们还指望你将这个支点传给别人,到那个时候,你照样也会把这份爱心如同一条珍珠项链一样一环一环地传下去……。
看着社区每个人善意的目光,倾听着陈建中推心置腹的“唠叨”,任女士逐渐改变了“不耐烦”的心绪,被陈建中的真诚所打动,态度开始有了转变。任女士通过社区的介绍,到宁波工程学院当了一名负责学生食宿的生活老师,至今快一年多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多亏社区就业项目经理人的真心交流,诚挚帮助,现在人也踏实了,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
从无就业愿望到快乐就业,“就业”两个字,在她和就业项目经理人陈建中的心里开了花。
心理价位高 7次上门才搭理
除了给失业人员个性化培训指导外,如今就业经理人又多了一个服务群体。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成为他们服务的重点对象。就业经理人说,这群人是容易找工作,可工作又难对他们胃口。这种事情几乎每个就业经理人都碰到过。
前一阵,就业项目经理人范晓春所在社区有个中央美院毕业生,学的是室内设计,可毕业后一直没工作。“去了他们家6次,他连门都不开。就听着这孩子在屋里对我喊‘我就业的事关你什么事。’”范晓春不急不慌地说,“这时候就需要耐心了。我每次去每次就在门口跟他聊一会,我说我以前是开广告公司的,大家来切磋一下。终于到第7次,门开了。”
上来当然不能提找工作的事情,就从我怎么给人家做广告设计聊起来。后来聊到他的专业,他毕业后的生活。范晓春说,这样的失业人员其实并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他们的就业心态不正确。
“我只能跟他‘砍价’,经过沟通让他自觉降低心理价位,这样找工作来也就容易一些。”后来,范晓春把这个毕业生介绍到朋友开的设计公司去工作。“好歹算是就业了,但做了几个月,就跑到北京去了,临走时,还来我家过,他说自己要到北京更广阔天地去闯荡,我只希望他能调整好心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