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本报冬腌菜的报道引起了城里人的关注,不少人打来电话,讲起老底子的事,有几位读者说,你们是不是也登点老杭州的冬日怀旧,让年轻人看看,老辈儿是怎么对付冬天的……应读者的要求,从今天起,我们将以《消逝的冬天》为题,刊登一组反映杭州老市井文化的稿件,也欢迎读者来电点题。
随着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到来,杭州一下子冷起来了。很多刚刚来的“新杭州人”,特别受不了杭州的“湿冷”。开空调取暖的人家越来越多了,杭州的用电也变得紧张起来。于是,有个“新杭州”问我:“以前没空调的时候,你们‘老杭州’是怎么熬过三九天的?”这一问,我心中问出很多消失已久的老家具来:铜火熜、汤婆子、立桶、浴罩……那些东西,现在市面上肯定买不到了,不用说,连土生土长的年轻杭州人,大都不知道那些东西为何面目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铜火熜和汤婆子可说是一对最普通的取暖物品。铜火熜的材质是黄铜的,外观古朴典雅,扁扁胖胖的样子有些像当时用得很多的饭篮儿(现在不大能看到了,用很细巧的竹篾编的,没电冰箱时家家户户用来装饭,不易馊),扁扁的盖子上打着很多小圆孔。现在的小青年看到,说不定会当作远古年代的青铜器来收藏的。冬天一到,在墙角落里孵太阳的老人们大都人手一个铜火熜。里面燃有上好的木炭。由于时常被捧在手里,有的甚至焐在怀里,所以,总是被擦得锃亮。不用说,小孩的鞋湿了,尿布未干,也少不得用铜火熜来烘干的。
与铜火熜相比,汤婆子就显得朴实多了,一般的汤婆子是上了黄色釉的粗陶制成的,外观有些像铜火熜,但比铜火熜要更扁些,上面有个小盖,拧开,灌进开水,焐在被窝里就能暖被窝暖脚。一些家底殷实的人家的汤婆子,是用白铜或黄铜制成的,那年代,铜火熜家家都有,但铜汤婆子就只有富裕人家才有。自打有了热水袋后,汤婆子就渐渐“隐退”了。如今,恐怕只有一些民间收藏家才拿得出汤婆子了。
立桶是小孩子专用的,外形像个炼钢的小高炉,木制,桶形,无底,半身高,中间有隔板,隔板下着地放一铜火熜,不会走跑的小孩站在上面,两只手架在桶外刚好帮助站立,桶里暖暖的,大人可以放心地在一边做家务,不用担心伢儿会着凉感冒。
与前面几样东西相比,浴罩离我们更近些。现在看起来,那只是个倒置的塑料袋而已,但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可是风靡一时的。自打有了浴罩后,不用上澡堂,也能在冬天天天洗澡了。用的时候,只要用个衣架夹起高高一挂,下面放一木桶或大脚盆就能解决冬天洗澡难的大问题。洗澡的时候由于不透气,有些闷热,小孩洗完澡,常常小脸闷得绯红。因为那东西便宜实用,所以几乎家家都有。随着浴霸的出现,那东西似乎一夜之间就与世长辞了。
呵呵,先说这么些,就当抛砖引玉吧。亲爱的读者,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心中一定会涌起一些“消逝的冬天”的(它可以是一件东西,也可以是一件事情,比方说踩冬腌菜之类的)。那么,就请你拨打96068,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