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
3平方米大小! 全部用塑料薄膜做墙!
顶上,几根细木条支撑着石棉瓦!
昨晚7点,夜幕中的杭城寒气逼人,室外最低温度4℃,这是杭城急剧降温以后的新低。杭州某高一女生陈恒(化名),就在这样的天气,在这样的书房里做功课。她像一棵等待越冬的大棚菜,隔着薄膜,依然的冷,她飞快地写着字,试图以此驱散寒意;而她的弟弟,此刻则只能趴在全家唯一的大床上做功课,10平方米的家实在太局促了。
记者见到陈恒,她个子高高的,一脸灿烂的笑容。“你不冷吗?”
“冷啊!”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陈恒还是忍不住缩起了脖子,“我也常想逃回温暖的小屋,可小屋实在太小了。”她身后的小屋在容纳下一张大床后,余下的空间只能轮流放置吃饭的桌子和陈恒的折叠床。每天,她必须抓紧时间,先在屋外的“大棚书房”里做将近一个小时的作业,等到父母和弟弟吃完晚饭,收拾干净后,她才能重新回到屋里。
在这样的地方读书最怕什么?陈恒笑着说:“我其实最怕的是生冻疮。每年冬天我的手上、脚上都会长冻疮。白天上课,脚上冻疮痒个不停,我又没法去抓,就会狠狠地踩自己一脚。但我喜欢一家人在杭州团聚的日子。”
陈恒说,因为团聚,足以抵御寒冷与酷暑。从2003年由兰溪老家转学到杭州开始,陈恒初中3年的许多个夜晚都是在这间3平方米大小的“大棚书房”里度过的,夏天,看不见星星,却有满天的飞虫撞击塑料“墙”;冬夜,看不见卖火柴的小女孩梦到的火鸡熏肉,但却有城市霓虹的华彩余光,穿“墙”闪烁。这两天天气骤冷,陈恒发现,“大棚书房”的四壁——塑料布上原有的几条裂缝,已经被父亲悄悄用胶带纸封住了。
陈恒在这样的大棚书房里学习已经4年了,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她还拿到了全班第一、全年级第5名的成绩。是什么支撑着她与大棚书房为伴?在越来越冷的夜晚,陈恒又将如何度过?诺大的杭城,还会有多少个这样的书房?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