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一家船舶企业外景
浙江在线12月04日讯
又是民企!浙江绵延430公里的海岸线上,已经集聚了由民营企业投资的船舶制造厂500多家,是两年前的4倍,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100多家。据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陈达西介绍,大部分造船民企都是近两年才介入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在温州七里港-黄华镇港区、宁波鹤浦等地,几十家民营造船厂依次排列在海岸线上,一艘艘成形或只完成船胚的巨大船体展示在记者面前,这景象只能用“壮观”来形容。而在距舟山大约5公里的岱山县小长涂岛,更有一个叫“金海湾”的企业在完成浩大的工程:巨型平台、起重机、闪耀的电火花……投资15亿元的项目初现成果,海岸线上塔吊林立,厂房、船坞、船台绵延数公里,金海湾20多层的蓝色办公大楼在海边矗立。
在国际上,日本韩国占据近几十年来造船业的最大份额。但到2006年,中国的新船承接量已经超过日本(只是数量,技术还落后于人家),国际社会大呼“世界造船进入中韩领跑时代”。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地区劳动力价格低,造船成本低;另一方面,中国造船技术的提高,使许多企业有能力承接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单子;此外,政府也起到了不小推动作用。
大胆浙商,又一次碰上好机会
一位舟山船舶业老总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流传颇广的大胆浙商励志故事:“舟山有位老板,拿到造船行业的许可规划后,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就开始在沈家门马峙岛挖大坑,挖出个30万吨级的船坞。然后,凭着这个大坑找合作者,引进了著名的新加坡万邦集团,后者控股合资企业,提供资金、人才,还有最重要的订单。一个大企业就这么建成了。”
30万吨级船坞规模,那是国内第一了。事实可能没有传闻这么简单,不过,浙江商人看准机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被这则传闻再一次放大。
据记者了解,事实上,传说中那个大手笔的舟山造船企业,其实一期是修造船公司——围绕着造船业,许许多多配套企业可以共存共荣。船舶设计、修船、拆船,以及生产零部件等。据业内人士分析,浙江目前大约有100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虽然目前来看利润不如造船行业,但增长空间也很大。
春和集团老总梁小雷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是全球船舶制造业的黄金时期,全球化大物流使得船舶需求量进一步增加。我们公司下一步打算开拓印度、中国、澳大利亚等市场。”
台州造船协会会长、浙江欣顺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志兴告诉记者,以油轮为例,目前国际市场的造价一般是每载重吨1500美元左右,而在乐清,只要3500~4000元人民币,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当然对船东极有吸引力。
而知情人透露,民企造船,利润率有10~20%。一艘船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利润可观。造船、修船的利润、广阔市场空间,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浙商关注。
谁会是浙江船王
打开浙江造船业一片天地的,又是民营企业。短短几年中,一些造船大佬悄悄浮出水面。
首先是台州人梁小雷。他进入船舶业仅仅4年,目前已是浙江造船的领军人物。
这位40多岁的商人,英语和法语流利。他曾在法国留学三年,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并迎娶了一位法国太太。
1995年10月,梁小雷和父亲梁光夫一起,在浙江临海共同创办临海春和工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节日灯并出口。经过10多年的发展,春和已成为总资产几十亿元的集团公司。
2003年3月梁小雷控股浙江造船厂,开始进入重工行业。其后江苏江阴造船厂因财务困难无法经营,他以春和集团名义与法国波邦集团合作,并购重组江阴造船厂,随后组建扬州太平洋重工集团。
“梁小雷在浙江省内投资的浙江造船有限公司,2007年产值将突破28亿元,并且有一个投资14亿元的二期工程在建,目前是浙江省内造船的第一块牌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张志祥。这个拥有唐山建龙和宁波建龙两家钢铁公司的民营钢铁大王,2006年8月收购了舟山的扬帆集团,目前共有两处造船基地。
黄善年。2005年,在上海做过地产的黄善年回乡投资,在舟山组建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主营港口、船坞及土地开发、海涂围垦、建材销售及船舶修造。2006年3月,他出资2250万元成立了舟山万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参与全国港口航道建设。现在,金海湾公司所在地小长涂岛已经颇具规模。
想瓜分造船领域的浙江民企大佬还有很多,比如人民电器集团的郑元豹,跟英国一家公司合作在山东威海和浙江乐清兴建货运船舶出口制造基地,已经拿到几亿美元订单……
也许,“船王”就会在这些动辄投资10多亿的民营企业家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