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4日讯
很难相信,一个高中生能做到这样——写下400万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最近,人民出版社的编辑知道了这个消息,对他的题材产生了兴趣,已经主动找上门来,商谈出版事宜。“再改改,改完了给他们投稿以后,就要开始写《服装史》了。”
他叫吕品江,绍兴新昌中学高三(3)班的一个普通学生,但却做了一些不太普通的事——休学两年踏遍中国,以孩子的眼光考察古战争遗址;在琢磨战争史的同时,又对古代服饰产生了兴趣,吕品江还有另一个头衔:新昌县风韵影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晚清的屈辱国运让他对战争史产生浓厚兴趣
吕品江从小就特别爱读书,“当地的书店,他每天都去报到。就连跟我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情也是去书店买书。”这是父亲吕增灿的印象。而且吕品江记忆力也超强,小学的时候,曾经有人给了他一些历史资料,40多天之后,这个小家伙居然把每个皇帝的登基、在位时间都背了下来。
不过,吕品江说自己第一次被历史触动,是在10岁那年。一本绘图本的《中国近代史》,让吕品江看到晚清时期的中国。当清王朝频频打败仗,签不平等条约时,他就感觉特别难受。那时起,他就对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从中寻找晚清衰败的原因。
但是,喜欢钻研的吕品江很快发现,各种版本的中国史对战争部分的描述都很简略,甚至不同版本的史书上有关战争的地图、标注的地名都有出入。因此,年幼的吕品江萌发了一个念头——将中国历史上有一定规模的战争汇集成册,写明战争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古今地名对比等,并结合历史研究者的观点,融入自己的想法,对战争造成的影响进行详尽的评述。
从小脾气倔 父亲只能同意他休学后走南闯北
在为《中国历代战争史》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吕品江发现,无论他的资料多么详尽,总是停留在纸上的。为了对战争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吕品江以他的方式,开始了两年的长征之路。
从1999年8月到2001年7月,吕品江没有继续他的初二学生生活,在因病休学后走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先后到过甘肃敦煌、四川剑阁、陕西潼关、临海抗倭明代战场、台湾古战场遗址等。“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拍到很多照片,当地图书馆里还会有很多地方志,博物馆里的专家也会很详细地讲解当地的历史。”
另外,身临其境,使他对战争有了更深的感悟。以甘肃阳关为例,“阳关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直到今天那里还是一片荒凉,望着落日下的阳关,你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破坏痕迹。”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两年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而且是休学去的,做父母的,谁会放心啊!”父亲吕增灿说到这个儿子,很是无奈。
但是吕增灿说他不得不支持儿子的行动。“他从小就是这样,想要做什么事情,谁都拦不住。”据说,吕品江小学时候也有一次要一个人去外地,没带什么钱,他也是吃最便宜的包子,睡最便宜的床铺,就这么撑过来了。
《战争史》之后还要写一本《中国历代服装史》
9年,吕品江完成了他400万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
这句话说得容易,却是用吕品江磨出老茧的手、无数瓶的墨水和一筐筐的稿纸换来的。这400万字,有八成是在他上高二的时候写的。“那时候,几乎每天都能写上万字。每天,自修课写,课间写,午休也写,晚自修之后8点多到家就写,到12点多收工,就这么持续了一年。”
“写完战争史,就要开始写《服装史》了。翻翻中国历史,写战争的还算有一定篇幅,写服装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概只能在北京博物馆里面找到几本。”
不过,在正式动笔之前,吕品江的脑瓜一转,先搞起了和古代服装有关的生意:他的风韵影艺公司,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演出服装,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代共600多个类别的古装,吕品江还按照古籍上的描述自己研究制作。
吕品江说,“写书不为别的——将来人们在搜索文献的时候,突然发现我写的书,对他们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