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6日讯
昨天早上8点,杭州和平会展中心。附近的公交站台拥挤起来了,不少市民趁着省农博会最后一天,抢购农产品来了。6个小时之后,第七届浙江省农博会就在这样的沸腾中落下帷幕。
同样令人沸腾的是组委会当天公布的数据:5天展期,杭州和平会展中心及浙江世贸国际会展中心两个展馆参观购物人数达35万人次,其中参观浙江农业5年成就展的人数有12万人次。此外,两个展馆的零售展销额达1.05亿元,达成合作意向和购销合同27.7亿元,是历年农博会之最。
农博会年年开,为什么一届比一届火,到今年这届居然就用上了“亿元”这样的统计单位?
每年的农博会都会出现许多新产品,它们在闭幕之后还能继续闪亮吗?
农博会万余种产品中有多少是我们平时就能买到的?“天天农博会”的愿望能实现吗?
而彻底满足了城里人的胃口、一个个点石成金的新农民又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养田鱼的畲乡人刘园英
我回到家乡,又来到省城
昨天下午4点,景宁人刘园英奔驰在杭州开往义乌的高速公路上。她刚从和平会展中心抽身出来,这会是要赶往义乌送去100盒礼盒装的田鱼干。
刘园英脑子里都是事:义乌老板催得急,得赶紧先把这批货给发了。杭州的陈小姐打算开田鱼专卖店的事要回去和合作社的人再商量商量。后天回到景宁,回去之后最先要解决的就是活鱼运输的问题。估计下个礼拜还要来杭州,到时候要去看看几家大的农贸市场……
6天之前,刘园英带着十几箱田鱼干和田螺干来杭州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因此就一下子紧张了。这是她第一次以景宁自强田鱼合作社销售经理的身份来农博会。没想到的是,田鱼干和田螺干这两个土得不能再土的小东西给她争足了“面子”:5天里零售13万元,和客商签定的销售协议也达到了18万元。
刘园英曾在杭州做了5年的建材生意。一次回老家的时候,正逢县里大力推广有机、绿色、营养的稻田鲤鱼。那一次回家,刘园英触动了:“家乡还是不富裕,可家乡有这么好的土特产等待开发,我要回去,带着大家一起富裕。”之后,她放弃了杭州的生意回到景宁重新做起了农民,和几个伙伴成立了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当地900多户农户签约,而几个合作伙伴中就有6位是残疾人。
刘园英说,当年跑回去当农民,也有人笑她,可这次来农博会让她心里有底了。刘园英说,她的丈夫一开始并瞧不上小小的田鱼,可现在也完全转变了主意。以后两人就一个管养殖,一个管市场。而他们最近的打算就是把田鱼“活生生”地运到杭州来。
粉干作坊主余道共
苍南粉干以后身边就能买
一天几百斤的销售量,成了一天十多吨。余道共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粉干是怎么一下子从“地上”飞到了“天上”。
苍南粉干,去逛过今年农博会的杭州市民一定有印象。10块钱一包,农博会上几乎人手一包。展会的几天里,苍南县专卖粉干的几家厂家的展台前每天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而余道共所在的苍南县余龙粉干厂就是其中一家,每天的销售量达13吨左右。
粉干是温州的特色产品。二十多年前,余道共继承了家族传下来的手艺,手上功夫了得的他一下子在县上做出了点小名堂,开了家小作坊,卖散粉干,一天下来也就卖个几百斤,还从未尝试过一天卖10多吨的滋味。今年,余道共把自己的粉干搬到了农博会的舞台上。带着点期待带着点心慌的他却怎么也没想到,预展的当天下午10多吨货就没了。
小小粉干征服了杭城,余道共的心是无法平静的,没想到自己的粉干这么火爆,要是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农博会上才能和大家见面,实在是太可惜了。当天晚上,余道共就托朋友找店面,决定在杭州建立一个办事处,专门销售余龙粉干。
昨天,余道共说:“厂里已经断货了。不过大家放心,我们的杭州分店就要开出来了,到时候大家再也不用排队买粉干了。”
消费者李会兰
绿色农产品我最放心
早上8点30分,和平会展中心“芝麻开门”了。家住杭州朝晖四区的退休老人李会兰一马当先,直接冲上了二楼。
5天来已经三次来农博会扫货的李大妈对这里早已是轻车熟路了。不到5分钟,她就找到了前一天刚买过的“苍南粉干”的展销摊位,一下子就提了四袋。李大妈松了口气说:“这个粉干今年很抢手的,很好吃也实惠。”
“丽水黄米果,宁波醉血蚶,绍兴糟鸡,庆元的香菇木耳……”李大妈细数着这几天的收获,大多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土”。李大妈说他们全家人都喜欢吃,而之所以要挑在农博会上来买,一是因为产品种类多、有挑选的余地,二是因为质量有保证。“那么多产品除了零售,要吸引的都是大客户大客商,你说质量能差么”。
李大妈可不是个普通的“马大嫂”,她在退休之前可是省里环保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一名环保专家,李大妈最看中的食品品质自然就是绿色、环保。今年她从农博会买了一把菠菜。可别小看了这一把菠菜,她仔细研究过产品的说明书,也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沟通过,那把菠菜是绿色食品。“其实许多蔬菜应该都是能生吃的,希望菜场里的菠菜啊生菜啊也都能实现有机种植,那样我们就能吃个放心了。”
农博会组织者张国镇
农博会可以“永不落幕”
每年的这几天都是张国镇最忙的时候。身为浙江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国镇筹备、操持农博会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
农博会的那几天像“打仗”一样地忙碌过去了,张国镇满肚子的兴奋和开心:“谁说浙江仅七山二水一分田农业发展就没有奇迹,农博会上我们就看到了奇迹。”
张国镇坦承,农博会的红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02年的时候,我们组织了1000多家展销商,摊位连和平会展中心一层楼都摆不满,而且大多都是我们一家家主动去邀请过来的。现在可不同了,像今年就是许多想来参加的客商挤破头都挤不进来。”
谈起农博会受欢迎的原因,张国镇深有感触:“一个巴掌拍不响,首先是要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上去了,其次还要省里的农产品日益丰富、优质。”张国镇告诉记者,这几年农博会着力于绿色、优质、创新型农产品的推广,几年下来,他发现他们严守的把关原则也正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有了这些产品撑腰,农博会自然越来越红火了”。
农博会热热闹闹的5天过去了,可仍有许多市民大呼不过瘾,有的甚至提出了“是不是能天天开农博会”。对此,张国镇哈哈一笑:“完全可能也完全不可能。”他解释说,无论从人力、物力、场馆等因素上来说,天天召开农博会自然是不现实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那些受欢迎的土特产都能很方便地在日常买到也就相当于“天天农博会”了。
张国镇说,他更看中农博会这么一个大平台给农产品的开发销售等环节带来的沟通、展示的机会。“产品丰富了,信息通畅了,品牌树立了,渠道通畅了,农博会自然‘永不落幕’。”这是张国镇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