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琴和老人们在一起
浙江在线12月07日讯
前天,德清乾元镇83岁、手脚摔伤的老太太陆阿彩如愿住进了“女儿”赵连琴办的民间爱心敬老院。
“有了‘女儿’的照顾,我的生活就方便了。”陆阿彩乐呵呵地说。
陆阿彩口中的“女儿”赵连琴,今年61岁,13年来共照料了100多名老人。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残疾老人。
尽管家境一般的赵连琴为此入不敷出,但她仍一如既往地为“爸妈”们的幸福生活而奔波。
热心肠引来老人“投靠”
1994年,赵连琴从德清县文教印刷厂退休后,就在家里养养猪,打打麻将,过着悠闲的日子。
一天,在家办托老所的范阿香专程找到了赵连琴。“托老所里有个老人白银花,大小便失禁,还经常跑到外面闹事,我对她没有办法。听说你乐于帮人,能不能帮我代为照料?”
热心肠的赵连琴二话不说,答应了下来。
白天,赵连琴就用玩游戏的办法看牢白银花。晚上,两人同睡一张床。
很多个夜晚,白银花将大便涂在赵连琴的身上。赵连琴惊醒后,没有责怪白银花,用湿毛巾擦干净白银花的身体,然后再洗自己的身体。
赵连琴照顾白银花的动人故事传开后,德清武康、新市等乡镇甚至上海、杭州等地急需照料的老人纷纷落户赵连琴的家。
洛舍镇79岁的李爱珠老太,送到赵连琴家时,不能坐立也不能张开嘴巴吃饭。赵连琴鼓励李爱珠树立生活信心,反复给老人按摩,并辅导她张嘴。
几个月后,老太奇迹般地康复了。
“是‘女儿’赵连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遗憾的是,我不能回报她对我的恩情。”李爱珠说。
13年来照顾上百名老人
2003年2月的一天清晨,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新市镇的陈金华老人拉着赵连琴的手,奄奄一息地说:“闺女啊,爸爸快不行了,临走前还想吃一回包子。”
“阿爸,你撑着,我马上就去买。”赵连琴冒着大雪骑自行车上街去买包子。可由于车速太快,连人带车滑倒在大街上。
赵连琴腰部受伤。可她硬是强忍巨痛,买好包子回到“父亲”的身边。
陈金华颤抖地接过包子,脸带微笑,吃了大半个包子。他断断续续地说着:“我的好闺女,爸要走了,是你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的亲情,来世我再报答你对我的恩情。”
说完这话,陈金华躺在赵连琴的怀里含笑离开人世。而赵连琴却因为腰组织严重挫伤,住院治疗了三个月。
去世前,瘫痪在床的赵老伯在赵连琴的“家”呆了一年多。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他的女儿希望父亲能在家里走完最后一程,把赵老伯接回了家。
赵连琴热泪盈眶,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赵老伯等人。在回家的三天两夜里,赵老伯一直哭着、闹着:“女儿连琴每天给我按摩、讲故事。我要回到连琴那儿去。”
赵连琴听说后,连夜把赵老伯接回敬老院,一边给他按摩,一边还说着老人平时爱听的故事。
“爸,你怎么走了。爸,女儿舍不得你呀……”第二天清晨,赵连琴悲痛的哭声响彻天空。
赵连琴告诉记者,这12年来,她总共照顾过患有痴呆、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疾病的老人100多人,其中20多人在敬老院内安然离世。
“砸锅卖铁也要办下去”
“我也不否认,开这个敬老院,经济压力很大。”面对采访,赵连琴这样说。
早几年,赵连琴经常进村“乞讨”,然后为老人们安装电风扇、添置新衣等。
目前,敬老院内还有20位老人。赵连琴每月可以收到他们亲人自愿支付(金额多少由家属自定)的费用9000元左右。
但敬老院每月餐费开销近6000元,房租及两位员工工资每月达2000多元。
繁重的日常开支压得赵连琴喘不过气来,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搭进去也还不够。如今,赵连琴的丈夫也在敬老院里做起了义务工。
让赵连琴感到欣慰的是,今年7月,湖州市民政局领导在全市敬老院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赵连琴的工作;一位好心人在前年送给赵连琴一部小灵通,并主动承担话费至今。
“有许多人劝我向老人的家属多收取一点费用,但我认为他们也是有困难才到我这里来的。”赵连琴说,“老人只要进了这个家,我都把他们当父母看。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敬老院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