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9日讯
那段时间,在“老新中”门口摆水果摊的张老板奇怪地发现,这幢废弃了近两年的老学校,有了建筑工人的身影。不知哪天开始,这幢楼更是一下热闹了起来,搬桌子搬椅子的,扛柜子装空调的……各色人等走进走出。接着,一块块牌子在原来的教室门口挂了起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科技局”……
老张听说,有八个机关单位要搬进这个楼里办公。
“太奇怪了,哪里见过政府往破楼里搬的。”附近群众对此议论纷纷。
尽管8部门搬进老房的仪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这件“蹊跷事”还是很快在建德城里传开了。
建德的老新安江中学,坐落在老街电大路和新中后巷之间,一幢4层的苏式建筑楼是整个中学唯一的教学办公楼。50多年的风风雨雨,无数建德学子从这里走出。终于有一天,这幢当时在新安江镇上颇为气派的标志性建筑开始老去,破旧,不再适应新一代建德学子的需求。
随后,一所拥有完备现代化教学楼的中学,在别处拔地而起,快速地取代了原来的中学。渐渐地,新安江人开始习惯称呼原来的中学为“老新安中学”,那幢4层教学楼也成为了空楼,没了生气,楼前操场杂草丛生……
“估计要拆了吧。”周围很多店家都这么说。
一年过去了,又是一年,直到今年8月。特殊的新房东搬进来了。
20多年的老大院挪地方了
府西路的北端尽头,就是建德科技局的大院,原先的府西路比较狭窄,道路到了科技局门前,基本上就成了小区小巷子。
科技局大楼在如今新安江人眼里已经不是真正的大楼了,1984年造的5层楼老房子,只能停上两三辆车的小院子,还和另一家单位共用一些办公室。正如一位附近的居民说得那样,“就算是民宅也要换了,何况是政府办公楼,是该造幢新的了。”
据一位科技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其实造楼乔迁的想法他们一直有。确实,随着整个城市的发展,不仅内部办公的条件需要改善,外面的人来访和公务也觉得很不方便,“找个停车的地方都要半天。”
今年8月份,他们终于等到了乔迁的消息,但却不是搬新楼。“搬到老新中去,原大楼拆除修路。”
收到同样指令的,还有和科技局隔街相望的市政府2号楼,那里的农办、团委几个单位也要搬迁,2号楼要拆掉一半。腾出来的地方,也要进行道路改建。
原来,为了缓解建德城区日益繁忙的交通,市政府规划打通府西路北端,分流主要道路的交通,科技局和2号楼都被“圈”了进去。
几个部门搬旧屋,由此开始。
让地于民,街道也来“凑热闹”
建德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程旭负责这个搬迁工作,“拿科技局来说吧,新大楼迟早是要造的。但不能盲目造,不能有资源浪费,不能想当然。要造,就要和整个城市的发展配套起来。”
能不能找这么个地方,让这些“拆迁户”先暂住一段时间?程旭脑子里开始打起了“拆迁过渡”的算盘。
当然,这种“暂住”,可不是一年两年。
这时,那座“废弃”了两年的学校让程旭“盯”上了。但是学校房间挺多,全部给科技局和农办等单位用作办公室,似乎还是太奢侈。“我们统计了一下,索性把那些在外面租房的、办公场所很挤的单位都搬进去,一共8个单位。”
建德市安监局,原先就一直属于“租户”。从2005年开始,他们一直在新安东路上租着8间房子——7间小小的办公室,还有1间会议室,空间一直很局促。“别看小,每年还要花上5万元的租房费呢。”市安监局办公室鄢尼告诉记者,而如今他们一下子分到了14间办公室。虽然并不是新房,但到底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房,“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除了这些出租的和拆迁的单位,新安江街道办事处也搬来了。不过,街道办事处的整体搬迁又有另外的原因——原来的新安江街道办事处有一幢自己独立的办公楼,但是街道里的沧滩社区一直没有像样的办公用房,也是向外租的,街道一直为了解决他们的社区活动场所发愁。
“社区的办公用房很紧张,很多活动只好借用别人的场地搞。”新安江街道办主任杨福泉告诉记者,在这次搬迁中,他们就决定,干脆,把占地4.6亩的新安江街道办公楼给沧滩社区,设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然后,再拆除临街的房子,还绿于民,建成市民休闲健身场所,而街道办公室便整体搬进了“老新中”。
就这样,今年9月,新安江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大一户“人家”,进驻“老新中”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