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在子女年满16周岁以前,可领取每月2.5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婚后没有生育的市民,年老时可享受4600元或不低于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12月12日新闻晨报)
关于计划生育的奖励政策倒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但政府以货币方式奖励“不生育者”,这还是打头一次听说。必须承认的是,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是否生育的自由,但政府通过奖励政策,公开鼓励不生育行为,这总让人感觉颇为别扭。
生育是人类繁衍的基础,没有生育,再富裕的社会都后继乏人,当然也就谈不上人类文明的进步了。换句话说,人类的每一次发展进步,既来自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对社会财富的创造,更来自于自身繁衍的生生不息。没有源源不断的后继者,就不可能有人类未来的兴旺发达。事实上也是,当前世界上一些人口出生率较低的国度,就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优惠政策。
就是从我国实际来看,上海此举也有待商榷。据刚刚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到2020年要比现在纯增1个亿,要达到2.48亿。2020年以后,几乎每10年要纯增1亿多,到2051年,要达到最大值,4.37亿,占到当时总人口的11%,形势非常严峻(12月12日新华网)。
随着老龄人口的剧增,必然给社会提出新的课题:如果今天人口出生数量急剧下降,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还养得活未来那么多的老人吗?是的,目前我国正着力构建社会养老体系,但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这种体系更多地体现在货币补偿层面,绝大多数国人更习惯于蕴含浓郁亲情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尤其是占全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政府旗帜鲜明的鼓励“不生育者”,这无异于倡导为将来制造更多的“空巢老人”。一旦“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而新的社会养老模式难以为人们普遍接受,这必将造成严重后果。
说到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窃以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是对人口数量过度的科学适度控制,而非绝对性的杜绝。奖励“不生育者”虽然也包含了计划生育的意义,但从长远来看,其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可能更为严重,极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奖励“不生育者”,更像是计划生育政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