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
随着“大杭州”概念的延伸,杭州公交发展的主导力量已经非常清晰。和很多领域的“国退民进”相反,杭州公交资本似乎是“国进民退”。
“原来隆达公司的观光3号线已经停开了,现在都是杭州公交集团的大巴,我开始等了好久都没发现观光3号线,还正在纳闷呢。”虽然一开始还有些不太习惯,家住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街道的王有冠还是表现出兴奋,他说新车比旧车坐着要舒服。这是杭州主城区与余杭区公交一体化的措施之一,杭州公交集团通过对民营中巴的收购,进一步完善了对郊区线路的布局。
收购郊区民营中巴
“基本已经差不多了,这次收购还是比较成功的。”杭州市余杭区交通局副局长周文杰表示,目前已经按照那些要求收购的民营车主的申请,办理了相关手续。他介绍说,隆达公司的43辆宇通汽车已经全部在规定时间内接受收购。“我们余杭区政府还按照当初的承诺,对车主进行奖励。”
周文杰所说的事情是,2007年11月,杭州公交集团收购了杭州主城区开往余杭城区的公交线路上的观光3号线。实际上是余杭公交资产重组后,由杭州公交集团控股。
实际上,从上个月开始,余杭区与杭州主城区公交一体化改造就一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到本月初,余杭区进入杭州主城区的7条线路公交一体化改造顺利完成。483名经营户均选择收购形式,与余杭区客运公交公司签订了车辆收购协议,140辆大巴、26辆中巴车全部办理了交车手续。
余杭区境内现共有公交客运企业5家,分别为长运公司、隆达公司、通宇公司、公交公司和塘栖汽运公司,共有公交客运线路82条,车辆613辆(不包括临平至下沙线6辆大巴)。客运公交从业人员大都是农民和下岗职工,其从业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欧3标准、职工工资上涨、低票价等多种因素下,民营中巴的压力越来越大。余杭区交通部门也表现出一些担忧,不少人认为,体制上的差异可能在一体化过程中更加需要磨合:其一,双方存在体制上的不同。杭州主城区的公交由建设部门管理,而余杭公交是交通部门管理;其二,经营主体不同。杭州公交是国有企业,而余杭的营运车属民营;第三,两者享受的政策各不相同。主城区公交享受财政补贴,带有社会公益性,对老人、学生、军人等特殊人群都有特别优惠,而这一切民营企业无法承担,他们需要自负盈亏,还要缴纳一定的规费、税收等等。
竞争困惑
对公共产品,民营资本是否愿意介入也是个问题。杭州公交集团副总经理卢俊表示,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现在的态度是开放式的,但未必见得有民营资本愿意进来。导报记者从有关途径了解到,上海、广州等地曾经尝试过放开公交市场,结果服务质量出现下滑。在卢俊看来,杭州绝不能这么搞,“这不符合公交的公益性特征,甚至美国华盛顿的公交也是公益性的,华盛顿的公交司机还享受等同于公务员的待遇。”
“公交的低票价政策是一个方向,北京实现了低票价,未来全国都可能是这个方向,以前部分地区出现过的高票价不太会再出现。”卢俊告诉导报记者,由于总体票价是由政府物价部门决定的,由于价格短期内不会放开,对追求利润的民营企业来说,是道门槛。
杭州城建专家们表示,大的方向来讲,产权多元化是对的,“但这需要相关政策配套,目前缺的就是这些政策。”专家们表示,如果一个产业是投入多、产出少,除了国家公共性企业来承担外,几乎不太可能有民营企业愿意来承担。
事实上,公交的效益并不直接体现在经营公交的企业身上,而更多地体现在乘客身上,这种间接利益是非常明显的。“乘客乘坐的公交车如果不堵了,节约了大量的在途时间,可以换回更大的价值。”
在卢俊看来,公交体现了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占用同样的路面资源,公交车可以承载几十人,而小轿车估计只能承载十人左右,总的汽油消耗减少了,尾气排放也减少了。
一位余杭的民营中巴车主告诉导报记者,即便是在余杭的民营车主中,竞争也很激烈,当然票价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对于国有资本的杭州公交集团进入,余杭区当地车主在政策支持下,基本上都选择了加入“大家庭”。
大概也是国有公交企业的“贴钱也要办公交”的态度,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却让一些民营车主感到无法承受低票价,曾经出现过几次拦车事件。杭州城建资产公司一位人士告诉导报记者,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的,不以赚钱为目的,民营企业可能无法承受这种无利润的低票价。
资本博弈
民营资本是否真的想进入公交行业呢?
答案似乎也不那么确定。
有专家提出,城市公交中将完整的线路交给民营企业经营确实不太放心,无论是车容车貌还是服务态度都不太乐观,但是如果在国有资本控股的情况下,允许民营资本介入,总的来说,没有经济效益的产业由国企承担比较好。
去年,杭州公交集团曾公告出让旗下公交一公司和公交二公司各49%的股权,导报记者从有关途径获悉,那次股权出让尽管面向全国招徕投资者,但最终的结果却难免流产的结果。
据悉,目前杭州公交集团的控股企业中,杭州白马安达公共交通客运服务有限公司具有香港资本,这在全国公交系统中都是难得一见的。
民资不进来,并不代表没有市场化的运作,在管理等方式已经有了市场化尝试。导报记者在杭州公交集团采访时获悉,每当新开通一条线路时,这条线路分配给下属的哪个分公司或子公司,并不是领导拍板的,而是经过内部招标的,服务的好差成了竞标成功与否的关键。
此外,厂站、后勤、机务维修等资产也早已完成剥离。如果抛锚率过高,那么这个下属企业将要多支付费用,这种内部契约看似都是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但对于公益性企业来说,有利于提高自我竞争力。
国务院、建设部都曾发文提出公交优先,杭州市也多次强调这一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资本仍希望在开放的环境中,政府能进一步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和鼓励政策,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公交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