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
昨天下午,住在杭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女孩芳芳,看着“爱心妈妈”仔细地将护手霜涂在自己长满冻疮的小手上,咧开嘴笑了:“妈妈,谢谢你!”
14岁的芳芳身高不足1.3米,她根本不记得爸爸妈妈的样子,也不知道家在哪里,被救助站的叔叔救起后,她已经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住了4年。她口中的“妈妈”,是30多位来自省直机关工会女职委的公务员,这群“爱心妈妈”给芳芳和她的30多位小伙伴送来了过冬的棉衣和各式的书籍。
每个孩子脸上都是红扑扑的,“爱心妈妈”的到来,让他们感到激动和新奇。“妈妈”们把60件簇新的棉衣一件件送到孩子手上,帮他们穿起来,就像从未分开过的一家人。
自由活动时,有的“妈妈”把孩子冰冷的小手捂在手心,有的拿出几颗糖塞给孩子。孩子们则把“妈妈”带到学习园地,指着那些水墨画和硬笔书法汇报成绩。
小伟是半个月前被送到救助中心的,他跟妈妈从安徽老家到杭州打工,却在一次转车时走散了。又累又饿的他只能靠乞讨吃口饭。“妈妈不是故意的,她肯定也在找我。”小伟不相信妈妈会故意丢下他,央求救助中心的老师联系妈妈的手机,电话却一直没有接通。老师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小伟第二次被送进来了,半年前我们把他送回家,没想到他又辗转到了杭州。”
小伟很适应救助中心的生活,他拉住“妈妈”说:“我以后要做警察!”一句话引起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发言:“我要做医生!”“我要学理发!”“我要学画画!”
只有一旁的小慧不言语,表情却很着急。原来14岁的小慧是聋哑儿童,伙伴们把“妈妈”们拉到教室后面,整面墙贴着各种图案的十字绣作品,还有手工折纸制作的郁金香。“这些都是小慧做的!她手很巧的!”听着小伙伴的表扬,看着“妈妈”们惊叹的表情,小慧自豪地笑了。
“每个孩子都有梦想,他们在救助中心学会了如何融入社会。这里已经有3名流浪孤儿在普通小学就读,成绩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救助中心的宣忠国老师说。
对许多流浪儿童来说,救助中心就是他们温暖的家。有一个孩子“小北京”在救助中心生活了11年,成年后就职于一家印刷企业,今年“五一”,他把救助中心的老师都请去参加婚礼,婚礼上他说:“这些都是我的家长!”
省直机关工会女职委主任蔡杰表示,女职委已经把救助中心作为她们“爱心义工团”的服务基地,做孩子的“爱心家长”,为受助儿童提供技能培训,讲解法律知识,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尽可能多的流浪孩子健康成长并很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