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一湾海峡,漫漫乡愁曾记否 台胞返乡20周年记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绕地一周只须两天跨越海峡却要整整三十八年不是人人都能有两个三十八年多少人用了半生的时间才跨过海峡这道天险……

  海峡的水是深?是浅?脸上的泪是苦?是甜?三十八年是长?是短?眼前的事是假?是真?离家的时候还是青春年少回家的时候已是风烛残年但愿不必再等三十八年两岸才能携手海峡才现欢颜。 ——适民先生《三十八年》

  这首诗是诗人适民先生1987年12月12日创作的。当时正值宝岛台湾开放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访友不久。大时代的剧变,带来多少悲欢离合,多少酸甜苦辣,这其中,有多少等待、绝望、期盼……祖籍广东的适民先生,用这些简洁的诗句,抒写着那个特殊时代特殊人群的乡愁。

  这种经历,一群“台湾老兵”的感触最为深刻——1950年前后,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陆。没想到,很多人这一去,就跟家人远隔天涯,有的数十年后才重聚首,有的却再也没能见上面。在我省,这样的老兵大多来自舟山、衢州、台州等地。据舟山市台办统计,仅舟山一地,当年去台老兵多达13521人,目前,有356名台胞在舟山定居。

  今年是首批台胞返乡20周年。日前,记者赶赴舟山定海、登步以及衢州江山等地,寻访上世纪80年代返乡的台胞,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孙秀康珍藏老照片。   孙秀康,86岁,1987年返乡   没有钱借钱也要回来

  舟山市普陀区登步乡是个海岛乡镇,距离沈家门渔港5.5海里,陆域面积14.46平方公里。当年,就在这里,160多人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家住登步乡登步村383号、今年86岁的孙秀康老人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刚到村委会,老人来领着我们往他家里走的时候,步伐坚定而稳健。他笑着说,1987年,第一次回来探亲,也是自己这样找回来的呢!如今,家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的新房里,老人慢慢打开了关于那段岁月的记忆。

  “只听见‘哐镗’一声,船开始动了!大家拼命往外挤,可当兵的拿枪死死地守着不让出去。‘我要回家!娘啊’……不知道谁叫了一声,顿时,船舱里哭声一片……”半个多世纪前的这一幕,永远刻在了孙秀康的心上。

  1950年,年仅29岁的孙秀康,被撤离大陆的国民党部队“抓壮丁”抓到台湾去了。走的时候,家里留下了4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什么话也来不及说,就这样离开家了。当时同村一起被抓走的还有许多人。你想想,家里有妻儿父母的,谁愿意走?”孙秀康说。

  到台湾以后,孙秀康到51岁才退伍。“在台湾虽然也有不少老乡,但是我的亲人却在海峡的那一头,怎么能不想呢!做梦都盼着能回去。”关于那段日子,老人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浓烈的思乡之情,每天都没有断过。

  家还在不在?儿子、女儿怎么样了?不能回家,就只有写信了。1982年左右,他偷偷地跟家里联系起来。当时不通邮,信要托人先从台湾带到香港,然后从香港寄到大陆。说起来,写信也是很曲折,往往都是一封信要套好几个信封,每到一个地点,就要抽掉外面的一层信封才知道真正的目的地。当时,香港有人收费代办这样的服务,尽管很贵,但大家特别想知道家里的情况,也只能这样了。怕家人收不到信,他的第一封信写得很短,只告诉家里人自己在台湾身体都好,不知道家里还有哪些人在?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家里的信才辗转到了孙秀康手里。这封信让他又喜又悲:喜的是,家还在,女儿已经成家立业,也有好几个孩子了;悲的是,走后第4年,儿子就夭折了。

  知道家里还有人,落叶归根的想法就更强烈了。1987年,大概是10月份的一天,他突然从报纸上看到,允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了!“当时那个兴奋啊,一整夜没睡觉,第二天一早就出去打听了。“当时,几个老乡还在商量,没有钱回去怎么办。我反正是想得很清楚了,没有钱,借钱也要回去!”老人说,这是他到台湾以后,最开心的一天。

  终于可以回家了。

  从台湾到香港,香港飞上海,上海坐船到沈家门,然后再到登步。家,一步步近了。离开38年之后,再回到家乡,是什么样的心情?老人说,“近乡情更怯”,就是这样的感觉。“到了登步之后,我一路慢慢走。村里的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陆陆续续有新房子盖起来了,我们家原先的平房也成了楼房,我一下就找到自己家了。在家门口,我一眼就看到了女儿,快40年不见了,外孙女比当年我走的时候的女儿还要大,那时的心情特别复杂,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心里不停地想,回来了,终于回来了,真的回来了。”

  后来,我们问孙秀康老人:“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回家的路吗?”他很认真地回答:“家怎么会找不到?走得再远,走得再久,回家的路怎么会不认识?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朱文利,80岁,1985年借道回乡   借道旅游“逃”回家乡

  朱文利老人是定海人,1950年在村外的西码头被“抓壮丁”到了台湾。当时,村里有700多人就这样被带到了台湾。他说,思乡的情绪,从他到台湾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老人说一口地道的舟山话,聊天的时候,好几次,老人都停下来问我,听不听得懂他的话,“在台湾这么多年,但乡音是永远也改不了的。”老人对这一点很自豪。

  1985年,一次跟老乡闲聊时,他听说已经有老兵从台湾辗转回大陆了。听到这个消息,他马上想起了自己有个表弟在美国,为什么不借道回家呢?“那个时候我已经退休了,于是提出要到美国去旅游。这个计划很快就被批准了。其实我根本就不想去美国,只想通过第三方国家回家去看看。”

  跟着旅行社,第一站到了泰国,在那边待了几天,又转到了香港。在香港,他想方设法联系上了一家大陆旅行社,并顺利地跟着他们来到广州。“几十年啊,本以为这把老骨头要扔在外面了,没想到还能重新踏上这片土地。”那个时候他已经很焦急了,恨不得马上飞到家,可是因为没有到上海的航班,他在广州又留了好几天。

  好不容易,到了定海。回来的时候,他特意带了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一大堆礼品,到村口时,路还没修好,大车开不进,他记得当时是台胞接待站的工作人员帮着把东西运回家的,他自己就三步并两步,一路快步走回去的。通过之前的书信联系,他知道儿子当上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孙子、外孙也很大了。走着走着,路上碰到了来接他的儿子了!“走的时候他才7岁,现在都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爸爸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看见他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老人笑着说,这是高兴的眼泪。

  经过这一次,他是下定决心要回来了。他说,在去台湾前他读过点书,会写字,如果一直留在台湾的话,说不定还可以有发展。不过他不想这些,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回来。家乡这边也特别照顾,有什么困难都帮他解决。通过台湾的朋友,他重新拿到了入台证,到台湾去处理回家乡的事情。到1992年左右,处理完所有事情,他就正式回来定居。回来之后,政府特别重视台胞,他本人还当选过两届区人大代表。回来之后,他也不忘记在台湾的朋友们,常给他们写信,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定居了,大陆这边很好。如果你是个不忘家的人,回来看看吧。”后来,有40多个人听了他的建议陆续回来呢。

  刘有能,81岁,1987年11月返乡   码头上   捧着照片认亲人

  刘有能老人的家在舟山登步乡鸡冠村,今年81岁的他依旧精神矍铄。遥想当年,说到动情处,老人几次提高声调。

  1950年的一天,刘有能刚刚从海里打渔回来,家里突然来了几个国民党的官兵,说是部队要撤退,男劳力一律要征去当民夫。经这么一吓唬,刘有能和两个哥哥就一起糊里糊涂地跟着国民党部队走了。一直到坐上船,他们才知道,这是要去当兵。“我们是打渔的,哪里会当什么兵啊,什么都不懂。”刘有能找到部队的一名军官,说不想当兵,想回家。不料那名军官把眼睛一瞪:“上了船,你们就永远也别想回去了!”

  在台湾当了7年半的兵,然后就是当医院的仓库保管员、学校的技工。随着年纪的增大,对家也越来越想念,经常一觉醒过来,枕头都被眼泪浸湿了。可是当时的政策不允许,大家也不敢。实在想得不行了,就开始写信跟家里联系,“我写了一封信回去问:家里还有没有人?过了几个月,家里给我寄了一张合影过来,老婆、儿子、儿媳、4个孩子……”家的味道让他的心底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把照片拿去重新放大了一张,每天看,有时候看着看着就掉起眼泪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呢?

  1987年的一天,他正在休息时突然听到电台里说大家可以回大陆探亲了!他马上就开始准备,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准备买机票回家。刘有能说,等待被“批准”的那些天,是这辈子最漫长的。那些天里,他什么事情都想不了,一心想着哪一天能回到家。

  “那天总算等到了通知,说是可以回家了。”刘有能带上照片,马上就往机场赶。

  到了上海虹桥机场,就已经有上海台胞站的同志在接了。“对方告诉我说,这次回来的台胞挺多的,为了好认点,让我把帽子折边,手臂上还绑着一块白毛巾。”刘有能说。

  “有能回来了!”坐船往登步赶的时候,有人认出他是鸡冠村的人,连忙给他家里人带信说他回来了。船靠岸时,一眼望去,码头上都是人。他拿着照片一个个对过去,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妻子、儿子、儿媳、孙女……一家老小来了7个人。“差不多!”他刚一开口说话,眼泪就已经流下来了,一家人也哭成一团。“走的时候,儿子才两岁,回来的时候,孙女都欢蹦乱跳的了。抱着比我高一头的儿子,我痛痛快快哭了一场。”老人说,这一幕,也让围在码头的人们感叹不已。

  新闻背景

  1949年之后,海峡两岸同胞处于长期的隔绝状态,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为打破这种人为的隔绝,大陆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公益观摩和经济交流。此后,绕道回大陆探亲的台胞逐渐增多。

  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大陆方面的欢迎。

  1987年11月3日,首批从台湾返乡探亲的21位同胞从香港大角咀码头登上开往厦门的“鼓浪屿”号客轮。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据统计,1950年前后,随国民党去台的军政人员约有200万。解放初,浙江去台人数约20多万,被国民党征兵的大多集中在舟山、江山、台州等地,其中江山有4326人,舟山当年去台湾老兵多达13521人,目前,有356名台胞在舟山定居。全省有台属约52万人。

  (感谢省台办对本文的支持)

 [1] [2] [3]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台胞在温州投资15年近十亿美元
·为救患病台胞生命 救援飞机首次从温州直抵台湾
·浙江北仑边检站科技强警服务台胞
·台胞再赠“光明礼物” 50只人工晶体飞抵甬城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