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高峰,中河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口,直行灯与右转弯灯同时亮起,转弯的车辆与直行的行人、骑车人很容易产生冲突。 钱璐斌 摄
A
事件
骑车女子被卷入货车后轮
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
昨天上午9点左右,新塘路与太平门直街路口,一名骑电动车直行的年轻女子,被一辆右转的黄沙车卷入后轮,不治身亡。
肇事黄沙车后侧是相连的双排轮,骑车女子仰面倒在车轮边,只有穿着紫色羽绒服、黄色高领毛衣的上半身贴着轮子露出车外。她的下半身卡在右后侧两轮之间,棕红色的裤子渗出了血迹。
一辆黑蓝色的电动车倒在黄沙车底下,碎片散落在女子小腿周围,“车子基本上全碎了,好像已被车子碾过。”围观的孙师傅说。
景芳消防中队最先赶到现场,消防员施救时,该女子双眼紧闭,处于昏迷状态,只有微弱起伏的腹部,还能看出尚存一丝气息。
消防员从两个后轮的缝隙里,将受伤女子拉了出来,前后不到5分钟时间,救护车呼啸着将她送往邵逸夫医院抢救。
重伤女子送到医院后,立即被拉进手术室抢救。急救医生说,女子送到医院时,瞳孔已经放大,呼吸几乎没有了。大腿、腰部多处骨折,失血很多。当天下午1点,重伤女子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但仍不治身亡。
因死者身上没带任何证件,交警经过多方查找,才联系上她的家人,得知该女子姓黄,今年27岁,淳安人。
肇事司机姓罗,今年36岁,江西人。
现场一名交警说,当时黄沙车从太平门直街东侧开来,在路口右转入新塘路,骑电动车的女子则由东向西横穿新塘路。具体是如何撞上的,他们还要调查。
B
分析
直行与右转矛盾依旧
记者昨天傍晚在路口发现,此处太平门直街直行和右转,使用同一信号灯,直行绿灯亮起的同时,斑马线信号灯也变成绿灯。
不少机动车在路口右转,刚巧遇上行人或骑车人直行,相互争道的场景,短短10分钟内发生了4次,其中3次以“人让车”先行而告终。
其实在杭州很多路口,都存在右转机动车和直行非机动车同时放行的情况,相互间“摩擦”时有发生,最终造成伤亡的情况也不少。在城区主要路口,类似矛盾日益突出。
“右转弯车辆应该避让直行非机动车,哪怕只有一辆自行车还在过马路,都应该停下来等待,遗憾的是,不少司机仍然忽视。”杭州交警事故处丁警官说。
“全红路口”、信号灯“时间差”……交警也不断尝试各种方法,破解直行与右转的抵触难题,“但全部错时放行,路口通行效率又会下降很多。”丁警官说。
司机行人要良性互动
直行与右转矛盾由来已久,到底谁对谁错,从法规上看毫无争议,右转弯车辆应该避让直行非机动车。有专家表示,事故频频发生,与司机、路人间缺乏良性互动有关,特别是不少司机抱着“优势心理”开车,更会激化矛盾。
省公安厅交通心理专家张红鸣说,机动车右转遇上非机动车直行,两边可能都是车流,让一个就要等很久,为了抢时间,双方才会经常发生“摩擦”。
“不少司机都有一定的‘优势心理’,认为机动车才是道路的主体,理应优先通行;法律规定机动车应该避让非机动车,又让非机动车一方坚信,即使不让也没有责任,觉得机动车肯定会让。事故往往在这两种心理的交锋下发生。”张红鸣说。
开大型车的司机,“优势心理”可能更加明显,“就好比身材高大的人,走在路上可能更加自信,警惕性也会降低。放在司机身上,开车时对于安全的关注可能减少。”张红鸣说。
其实,双方都应该发出良性信息,形成良性互动,在路口创造谦让的氛围,“司机踩一脚刹车,行人做一个手势,都在发出良性信息,会给对方善意的心理暗示,对于避免碰撞,能起到不小作用。”张红鸣说。
电动车事故女性伤亡多
17日早上6点多,在秋涛路与徐家埠路口的斑马线上,一辆快速行驶的出租车将骑电动车带人的左某和两个儿女撞伤。
19日清晨7点半左右,丁桥镇大农港路勤丰港路口,一辆杭州牌照的中型货车将电动车上的妇女和两个女孩撞倒,其中一女孩当场死亡(详见本报昨天报道)。
昨天,记者在杭州交警支队事故处采访时,多位民警对电动车事故频发感到痛心。他们正在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以减少此类事故发生。
记者从今年刊发的多起电动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发现,涉及近80起电动车事故造成死亡的,女性占了多数。
上面两起事故有诸多相同处:路口斑马线和十字路口,都是早上大人带着两个小孩去上学的路上,违反交通法非机动车只能带一个14周岁以下孩子的规定。受伤死亡的孩子最大为11岁,最小为7岁,都属于必须接送和监管的对象。另外,肇事的出租车和货车车速明显过快等。
民警分析:电动车主没有经过专业驾驶训练,不懂得如何避让来往车辆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肇事司机固然可恨,但是电动车多带人,也和肇事机动车一样,扮演了破坏交通安全的角色。加上现在的电动车是“摩托车的速度,自行车的待遇”,即使违反交通规则,电动车主也不用担心会有被扣点等处罚。这在某种程度上,让不少电动车主有一种潜在的“优越感”。
记者昨日随机采访了几位电动车车主,他们对近几天电动车交通事故频发也有自己的担心,希望尽量控制好车速,学会礼让行人和机动车,做到“我不伤害别人,也不要别人伤害我”,保证自己的行车安全。
C
编辑感言
给骑车人几点建议
本人也是电动车一族。要想交通平安,第一要务是遵守交通法规,各行其道。就说十字路口等红灯,行车人应该在线内依次各停其道。然而,有一种普遍现象似乎已经让人见多不怪:争先恐后的骑车者大呼隆地违法越线。这就侵害到了绿灯正常通行者(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的权利。
这种不自律的行为,一旦演变成群体行为,就会导致“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的恶性循环行为。同样,路口绿灯时,右转弯车辆应该礼让直行车辆,但往往一些司机无视这一法规。如果,各人都能自觉守法,按信号灯、警示标志和标志线行驶,就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交通事故,至少不可能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生命只有一次啊,人是很脆弱的动物,经不起撞经不起轧的。
“年关”到,交通等事故会多发。为啥这几天特别集中、连续多发?除了年终“忙”等因素引发的“焦虑症”外,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寒冷天、雨天给出行带来的诸多不便。
先说雨天。雨衣的帽子对骑车人是最大的交通安全障碍,它挡住了人的左右视线。因此,转弯时,特别是要转弯过斑马线时,宁可摘下帽子、停下来,看清来往车辆后再行。头上淋点雨水与性命比较,哪个重要?
雨天路滑,大家都知道。为此,快速行进中的电动车骑行人,遇突发情况需要急刹车时,一定要先刹前轮紧接着刹后轮(几乎同时),以避免只刹有动力的后轮而引起后轮打滑跑偏。
不是雨天,冬天穿戴连衣帽的骑车人,也同样要不怕麻烦,摘下帽子转弯过马路,避免这个“帽子盲区”。(2111303)
D
夫妻对话
看了这两天的报道
他要拆掉一个电瓶
周展鹏和妻子徐艳君来自江苏,在杭州打工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女儿出生在杭州,现在已经读幼儿园大班了。目前,两夫妻在文一路上开了一家小超市,每天的进货和接送女儿全靠一辆双电瓶电动车。
聊起这几天的几起电动车交通惨祸,周展鹏昨晚8点多来电与记者交流,讲述了他与妻子的一段对话。
晚上6点半,我坐在店里等老婆送饭来。大概6点40分的时候,老婆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一问才知道,她下午骑电动车接女儿回家时与别的电动车撞了一下。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不能慢点骑啊。”我皱着眉头,责怪她的不小心。
“我有什么办法,下午事情多啊。要去买菜,回家要烧饭,还要赶过来给你送饭。女儿坐在车上又不安耽,手舞足蹈的,我一不留神就和人撞上了。”
老婆有点委屈,冲着我直抱怨。“你自己骑车比我还快,每次进货都几个箱子叠着一起带回来,你都好几次和人擦碰了。”
老婆以为我心疼电动车,其实我是担心她和女儿的安全。最近电动车出的事太多了,连我也害怕。吃饭时,我要老婆平时接送女儿时小心点,车子慢点骑。
老婆不响,几分钟后说:“是噢,早报大前天登着,一个女的骑电动车带两个孩子去上学时被撞了,昨天早上我看报纸,又有一个女的骑电动车送两个孩子去上学,被一辆中型货车撞飞,可怜还死了个小孩……”我们真的感到后怕起来。
“我说,还是拆掉一个电瓶吧,宁可慢点,安全最重要了。”老婆与我商量。“你去进货也小心点,多跑几趟吧,别每次都这么多东西一起带回来,家里全靠你了。”
“嗯。”我没说什么,点了点头。
我们还商定,以后中午多准备点饭菜,晚饭时间推迟点,这样她下午接女儿就不用这么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