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4日讯
今天就是平安夜了,不少年轻人可能都早已订好了圣诞大餐,买好了圣诞礼物,准备开开心心共度浪漫的夜晚了。但近年来,有关圣诞消费的投诉也逐年增多。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工商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消费者在圣诞购物和接受服务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于是,省消保委发出消费提醒。
12月中旬开始,环北等各家小商品市场里不少摊位上都堆放起各式的圣诞节装饰物品,塑料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和驯鹿公仔、圣诞袜、塑料彩球、雪花喷雾剂等小玩具应有尽有,这些产品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但圣诞大礼质量并不都过关。”有关人士表示,这些产品多数无3C标志,检查中还发现一些产品散发刺鼻味道,玩具表面有毛刺、尖端,容易割破皮肤。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购买玩具还是要认准3C标志,其次要注意包装上的警示标志或说明,并用手触摸玩具表面,看是否有毛刺或尖端,是否有锋利的边缘,摸螺钉等紧固件的头部是否突出于玩具的外表面,以免孩子玩耍时割破皮肤。
圣诞大餐似乎成了每年圣诞节都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但有些餐馆推出的圣诞大餐加价不加量,引起了消费纠纷。“如有的餐厅不仅加价不加量,还设置最低消费、限制打折范围、强制消费套餐等手段,令消费者的圣诞大餐吃得并不愉快。”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预订圣诞餐必须细看广告,看广告内容是否真实可信,有无设定产品优惠范围;二要细问,问清打折活动是否覆盖所有产品,以及有无时间限制;三要细看,看账单是否按实际情况结算,但很多人接到账单后看也懒得看一下就照单全付,但如果发现付多了再想讨回来,那就困难多了。
“利用圣诞气氛配合大奖诱惑,也是一些商家欺骗消费者的一种手段。”台州的李小姐说,去年圣诞节自己在一家大卖场抽中大奖,柜台小姐告诉自己可以按5折价格购买首饰,当时她喜出望外没有考虑就买了一个耳环,1个月后李小姐带着自己的朋友来这家柜台买耳环,却发现耳环的价格比自己当时5折买的更便宜。消保委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意外获得的“中奖”机会,背后可能是不法经营者精心设计的欺诈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