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南海一号效应催热"海捞瓷" 市场上95%以上是赝品

   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 12月22日,在杭州一家杂志社工作的蔡蹇睿拿着2件“海捞瓷”给省收藏协会几位专家掌眼后非常失望——他花8300元买的鸡头瓶和青花龙纹大提梁壶均为赝品。

  当天中午11点30分,宋代商船“南海一号”整体出水,和完全封闭的沉箱一起出水的有6万~8万件“海捞瓷”。这次在考古、收藏界引起的轰动要比2005年夏季福建“碗礁一号”还要大。

  记者在浙江最大的藏友交流聚集地——杭州收藏品市场发现,对大部分藏友来说,以往连名称都比较陌生的“海捞瓷”在近几个月大量出现,且转让价格不菲。

  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王玉说,近半年来“海捞瓷”逐渐受到藏友关注,并迅速在圈内引起收藏者共鸣。甚至有部分瓷器藏友专门赶往福建、广东阳江,希望能得到一件“海捞瓷”。而他近期“过手”的至少60件“海捞瓷”中95%以上是赝品。

  杭州的“海捞瓷”热

  12月8日、15日、22日,记者连续三周到杭州湖墅路上的收藏品市场采访,均见到了大量在瓷器表体有海生物附着的“海捞瓷”。这些海捞瓷以宋、明、清时期的瓶、碟形为多,价格在数百到数千不等。初步统计,每周的“海捞瓷”数量都在200件左右。

  “半年前都不知道什么叫‘海捞’,现在已经是‘海捞瓷’满摊了。”一位来自福建福鼎的摊主说,他已经连续在杭州赶了2个月的场子,每次至少带10件瓷器。“杭州瓷器藏友都比较认可‘海捞瓷’,每周我都能出手几件。”他说,这2个月来他在杭州共卖掉了30多件海捞瓷,因为生意好做,以前几个摆陶器的朋友也开始转卖海捞瓷了。记者在现场的调查也证实,15日当天市场里共有7个摊位上出现了海捞瓷,摊位边的人气也是其他如玉器、书籍等摊位所不能比的。

  这么多数量“海捞瓷”的出现,是因为杭州玩家对该类瓷器在短时间内的钟爱迅速升温。12月22日,在杭州一家杂志社工作的蔡蹇睿花8300元买了鸡头瓶和青花龙纹大提梁壶,这是他第一次试水海捞瓷。介入一个新的瓷器领域是因为藏友间的交流。“几个朋友家中几乎都有海捞,受他们的影响,我自然也想拥有几件。”蔡先生说,如果真假不论,光他这个圈子里就至少有150件海捞瓷。“半年时间内,大家都疯了一样的找海捞品,以至于同样的一件瓷器,海捞品的价格要高15%左右。”他说。

  古沉船催生“海捞”市场

  从2005年夏季福建“碗礁一号”考古打捞开始,“海捞瓷”的概念开始逐渐被玩家认识;2年后的今天,随着“南海一号”的前期出瓷、探方、定位、打捞、出水,海捞瓷无论在认可度、精美度和价格方面都被推高到了极致——从连概念都并不为大多数人知到目前的普受关注,古沉船打捞是一条关键的导火线。

  2005年夏天清代古沉船“碗礁一号”的被发现和部分古瓷的出水,震惊了文物、考古界,同时,也吸引了海底古瓷器收藏者的目光,并极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场的神经——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海捞瓷首次登陆拍卖场。尽管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窑名品,但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2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2727万元、成交率为92.05%,而拍前的预估价仅为100万元。次年5月,北京某拍卖公司拍出的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海捞瓷”价格为792万元。

  不稳不火的瓷器市场,犹如被“海捞瓷”浇了一瓢油而迅速腾起“火光”。

  “开始是偶尔出现的寻宝人,后来是整个村子的人都参与了瓷器的打捞,包括浙江、上海、北京都有不少人走村收瓷。”福建盘屿小日岛附近海域的一位渔民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开始海捞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也一般,到去年底、今年初时,海捞品价格因为拍卖会的良好表现而迅速升温。

  95%为假冒品,收藏需谨慎

  “杭州市场上出现的海捞品,95%都是赝品。”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王玉说,尽管海捞有自己独特的品性魅力,但因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所以仿制品更具迷惑性,收藏者应当更加谨慎。

  在杭州收藏品市场的一些古玩店铺里,商家们对海捞瓷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这是什么年代的?”22日中午11点,记者在杭州收藏品市场上碰到一个海捞瓷摊主。

  “明代的,这是海捞瓷葱头瓶。”摊主一口闽南普通话。这样的瓷器外表看起来多有泥沙或海生物,颜色鲜艳,器型相对工整,摊主开价为6500元的这件“海捞瓷”最后被记者以80元价格买下。

  “地摊上我没见过一件真品,即使是店铺里的海捞瓷也十有八九是仿制品,没有收藏价值。”王玉说,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海捞瓷目前既神秘又陌生,“因为经长时间海水浸泡或海泥封闭掩埋,其显示出来的韵味和其他瓷不完全一样。”王玉说,但这样的区别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会分辨的。

  至于大量被打捞出水的海捞瓷会不会对目前的瓷器收藏市场产生影响,资深玩家、明轩机构执事范一民认为,据权威数字显示,国内海域的沉船数量约有2000至3000艘,其中以宋元船只居多。“民间盗捞的数量毕竟有限,而考古打捞后的瓷器不会流向市场。”他说,尽管近两年出水的古瓷数量不少,但还缺乏专业机构的评审,他建议玩家在掌握专业知识前不要花重金收购海捞瓷。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广东打捞"南海一号" 再次触动海上丝绸之路之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