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
一位普通的基层机关工作人员,由于给上虞市市长叶时金写了一封信,反映上虞一些政府部门存在“惰政”现象,在平静的上虞机关引发一场“地震”。
一场“寻找身边的作风问题”大讨论在曹娥江畔兴起。7个多月以来,这场波及上虞城乡的“地震”影响几何?昨天记者在当地机关走访时,顿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寻找“病症”,条条击中要害
昨天下午,在上虞市作风办副主任蒋铭的案头,记者发现一本“机关作风病”的整治典型案例汇编。“这十大‘机关作风病’,是从4月底开始,采用‘望、闻、问、切’四步法采集而来的。‘望’,即明察暗访;‘问’,即问卷调查;‘闻’,即走访调研;‘切’,即广泛评议。”蒋铭介绍说。
据介绍,从今年4月初开始,上虞市“作风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先后组织人员对当地各乡镇(街道)、市级部门(单位)的机关作风进行了5次明察暗访,共向该市各级机关干部发放调查问卷千余份。调查客观地反映出了机关干部作风上一些纠而不治的突出问题,被先后梳理出“自满厌学”、“办事拖拉”等20种“机关作风病”。再汇总当地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各界社会人士的书面征询意见,最后梳理出了“办事拖拉”、“部门本位”、“程序繁杂”、“推诿扯皮”、“工作浮夸”、“因人执法”、“同城吃请”、“自由散漫”、“因循守旧”、“不惜公帑”等十大“机关作风病”。
寻求“良方”,机关新风扑面而来
“寻找‘机关作风病’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则是为了‘对症下药’,使上虞机关干部作风明显改善,从而营造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民爱民政府。”蒋铭说。
十大“机关作风病”被公布后,上虞市级机关纷纷行动起来,正视自身“病症”,认真剖析原因,并用“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整改。上虞市民政局针对“办事拖拉”的“病症”,为自己开出了凡是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依法办、职责内该办的快速办、救灾救济的立即办、急难任务的马上办、群众需要的上门办等“九办”药方;上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研究制定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约束和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有效诊治了在自由裁量权中存有的“因人执法”的“病症”;上虞农林渔牧局开展的“十到农家”活动,真正使全局干部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机关作风大有转变,有效诊治了“工作浮夸”的作风病……
不图一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我们采取‘固’、‘延’、‘圆’、‘订’等方法,构建起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蒋铭告诉记者,在上虞,机关作风整治并不图一时,而将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
在上虞市作风办,记者看到一份关于整治机关作风建立长效机制的总结。这份总结上指出,所谓“固”,即巩固老制度,对一些诸如“六个一”联系制度等好的制度,予以沿用;对一些存在缺点的制度,进行“圆”,即进行补充和完善,像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活动,以降低公务消费等;“订”就是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机关干部待遇不一、临聘人员管理混乱、人浮于事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新规”;“延”即把活动延伸至村级,着重解决村级财务、村务公开、工程建设和村干部作风等问题。
新闻回放
今年4月初,上虞一名普通基层机关干部“上书”上虞市市长叶时金,列举了一些机关存在的干部“官腔味”足、工作方式简单、部门之间互动不足、工作氛围欠佳、创新能力不足等“惰政”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法。
4月26日,《基层干部“上书”市长严辞咄咄直指“惰政”》一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经上虞市领导同意,上虞作风办将此信加“编者按”后下发,引发了上虞机关作风整治的一场“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