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9日讯
近日,绍兴市民王大爷向本报反映,市区街头的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市民没有对垃圾分类投放,环卫部门也没有分类运输和处理,分类垃圾箱成了环保“花瓶”。
记者从绍兴越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了解到,目前市区共有780只垃圾箱,其中分类垃圾箱177只,主要设置在市区解放路、人民路、胜利路等繁华路段。分类垃圾箱箱体上分别用绿色、黑色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
在解放路,记者看到,分类垃圾箱内的垃圾五花八门,塑料袋、宣传单、食物残渣、饮料瓶等混在一起。“很少有人会把垃圾分类扔,他们从哪个方向过来,就扔进哪个方向的箱里。你要是不信,站在这里看一会就知道了。”该路段的环卫工人说。记者在润和购物中心站点的分类垃圾箱旁观察了20分钟,在投放垃圾的7人中没有一个对垃圾箱进行“身份识别”。
为什么市民对分类垃圾箱视而不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有一种误解:“有那么多收破烂的,可以卖钱的早被他们‘分类’卖给废品回收站了。”“分类投放垃圾有什么用?环卫工人在收垃圾时,都是把垃圾一股脑儿放进垃圾车。”市民王女士说。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垃圾分类只是徒劳,环卫工人从来不把垃圾分开处理。
对于市民的说法,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绍兴垃圾分类仅仅处于倡导阶段,之所以让分类垃圾箱先“上路”,是出于培养习惯的考虑。据介绍,为了让垃圾“放对地方”,真正成为资源,早在2003年我市就推出分类垃圾箱,但环卫部门由于人力物力有限,尚没有专门的人员和场地对塑料、玻璃、橡胶等分门别类处理;由于缺少垃圾处理的相关产业链,即使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还是无法完成分类处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