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2日讯
两名本科毕业的外地大学生到奉化江口一家养猪场求职,当上了“猪倌”,这事在当地成了新闻。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江口南浦畜牧场,一个穿着白大褂的青年正在为仔猪打预防针。他就是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的临安人朱兴波。“2007年5月,在网上看到南浦畜牧场的招聘信息后,觉得挺适合我,就过来了,没什么特别的。”朱兴波觉得自己能当“猪倌”很幸运,他告诉记者,大学生当“猪倌”,确实有很多人认为不够体面,连他父亲也不赞成,但他认为工作没有贵贱,养猪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准备再干一两年,学会整套养猪技术后,自己去办一家畜牧场。
“养猪看起来挺容易,其实大有学问啊!”朱兴波说了这么一件事:去年7月下旬的一天,一头临产母猪突然中暑,那天场长有事不在,急得他不知所措。到下午2时,母猪中暑死亡,损失5000多元。“事后才知道,只要在母猪的耳尖静脉处用针扎一下,就能降低体温。现在,想起来后悔极了。”朱兴波说。
在南浦畜牧场,和朱兴波一样当“猪倌”的大学生还有张增军,他是湖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比朱兴波早来一年。如今他已能独当一面挑起生猪防疫重担。去年受台风“罗莎”袭击,1300头肉猪和母猪受淹,情况万分危急。他和朱兴波等人一道把受淹肉猪和母猪驱赶到安全地带。技术过硬的张增军发现6头母猪虚脱,当即给母猪吊盐水,使其脱离危险。
“转变就业观念很重要,这两个大学生能来猪场不容易,现在这样能吃苦学技术的年轻人太少了。”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南浦畜牧场场长王运来对能收到两个大学生徒弟十分高兴。
记者手记
都说就业难,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有问题。当然,这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配合。只要就业观念能转变,农村同样是个大舞台,能让大学生们充分展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