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华文明,是在省盲人学校的传达室。
老师喊了声名字,他“倏”地从一张桌子底下钻出来,牵住了记者的手。
个子瘦瘦小小,很活泼,是记者对小文明的第一印象。
纸条上写着“救救孩子”
2002年9月,110民警匆匆来到富阳市社会福利院,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孩子被父母遗弃了,我们没办法弄清他的身份。”民警惋惜地说。
男孩约3岁,说起话来带着北方口音。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很快发现,这是个盲童,看不见东西。他们从男孩身上摸出一张纸,上面写着5个字:“救救孩子吧”。
小男孩被留了下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华文明”,希望他以后能讲文明懂礼貌。
后来,为了给孩子治病,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把他带到了杭州的大医院。但医生一检查,发现小文明是先天性失明,没有治好的可能性。
过年时他最爱“听”烟花
一段时间后,华文明逐渐熟悉了福利院的环境,人也变得开朗起来。“他耳朵特别灵,光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来了。”福利院的阿姨笑着说。
2005年9月,小文明来到了省盲人学校学前班学习。
“小文明虽然成绩不突出,但挺有个性,好奇心特别强。”班主任刘欢说,小文明来到新教室后,把教室的角角落落都摸了一遍。
甚至学校里的花花草草,他都没“放过”。“他比一般的孩子更独立。洗脸、铺床、叠被都自己来,还经常主动去倒垃圾,人很勤快。”刘老师说。
“快过年了,我希望能买一件新衣服,一条新裤子,还有一双新鞋子。”小文明笑着说,每年过春节,他最喜欢听烟花声。“虽然看不见,但我能感受到烟花的漂亮和过年的开心。”
100件羽绒服“雪中送炭”
这几天,残疾儿童们的故事,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昨天,又有不少读者来电表示愿意给这些孩子送去冬日的问候。
“我们两口子都退休了,也不富裕,就想为这些孩子尽一点微薄之力。”62岁的王阿姨想捐200元钱。
“我们想捐100件、总价达4万元的‘迪欧达’羽绒服给残疾孩子,希望能让他们暖和地过新年。”昨天下午,萧山柳桥集团“迪欧达”制衣公司总经理陈亚云给早报打来热线说。
“我接触过不少残疾儿童,感觉他们太不容易了。”陈亚云说,多年来柳桥集团一直和被誉为钢琴小神童的盲童来佳俊结对,还为他免费提供了去北京学习的机会。
记者从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了解到,柳桥集团这些年来一直关爱残疾人,并且长期、系统化地支持残疾人康复行动。从2006年起,该集团计划每年捐赠100万元,10年内累积捐赠1000万元,以帮助一万名残疾人接受康复、教育和培训等。
此外,该集团还聘请10位优秀残疾人书画和艺术人才为“阳光大使”,成立我省首个残疾人“励志团”,以优秀残疾人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员工热爱生活,顽强拼搏。
柳桥集团董事长傅妙奎说:“企业效益好了,应该回报社会,尽一份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