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访谈
实事为百姓 辉煌说五年
网友拍变化 进入论坛
田园秀装
田园秀装
奥运情
奥运情
赛龙舟
赛龙舟
老村新人
老村新人
乡村涌动健身潮
乡村涌动健身潮
村官誓为民谋利
村官誓为民谋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喜迎2008浙江省“两会” > 民生篇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绿卡”让新居民有了归属感

   浙江在线01月04日讯 他们曾有过许多个称呼:“农民工”、“民工”、“打工者”、“外来务工者”……这些称呼,曾经有意无意地,将他们与“城里人”区别开来。而如今,在嘉兴平湖,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新居民”。

  伴随着新称呼而来的,是一张全新的居住证,它代替实行了多年的暂住证,成为外来人员新的身份证明。这张证与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信息挂钩,持证的新居民已逐步开始与当地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同镇待遇”,还在子女就读、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方面,享受与浙江省内城市居民一样的优惠政策。

  自2007年11月22日,首批60名外来务工人员拿到居住证后,作为全省居住证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之一,嘉兴市将有更多的“新居民”享受到这一优惠措施。

  新居民——绿卡”促使我们增强责任感

  “以前,很多人都称呼我们为外来打工者,或是打工仔什么的,听起来特别别扭,总觉得自己离他们的距离有点遥远,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不过,现在好了,我可是嘉兴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承认的哟!”平湖市新埭镇新秀箱包厂员工姚正山,这些天心里特别滋润。自从领到“绿卡”后,心头就一直热乎着。

  姚正山手里所拿的“绿卡”,是一张墨绿色封面的“专业人员居住证”。它取代了姚正山的暂住证,成为他新的身份证明。

  2003年9月,老家在河南固始县的姚正山,在朋友的推荐下,从广东辗转到嘉兴打工。“在广东打工时,听很多朋友和老乡说浙江的老板重人才,对职工有情有意,待遇也不错,就慕名过来了。”

  在厂里的出色表现,让姚正山成了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担任技术工艺部经理,又身兼公司党支部组织委员。在新埭镇工作没几年,姚正山就娶了个本地老婆。安了家后,他更坚定了在平湖长期创业的信心。“但那只能说是半个嘉兴人,毕竟自己还是河南户口,很多平湖当地的优惠政策都没自己的份,有种身处异乡的漂泊感,直到2007年11月22日。”

  对于这个日子,姚正山已把它当成生命中重要的节日。“当新居民事务局局长宣布我领到‘绿卡’的一刹那,我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姚正山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批拿到“绿卡”的新居民,除了有一种认同感外,更有了一份责任感。他总觉得,自己作为嘉兴人民的一份子,该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因为这个城市给了他很多。

  新机构——从找工作到孩子上学打包服务

  中午12时30分,午休时间,平湖新埭镇新居民事务所常务副所长张明华,还在办公室埋头看材料。

  “所里现在正在大批量换发临时居住证,全面替代原先的暂住证。新埭镇的新居民有3万多人,而所里办证人员只有30个,工作量很大,很多人在加班。”张明毕说。

  换发只是办理居住证的最后一步,之前,工作人员要对每个新居民的身份情况进行核实,对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要到企业、社区里采集新居民的信息,有什么纠纷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第一手了解新居民的情况。”张明华告诉记者,他下午还要赶个会议,主要内容就是培训工作人员做好居民证换发工作。

  平湖市新埭镇新居民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7月11日。事务所里工作人员的称呼也是新的:新居民事务协管员。协管员们除了负责居民证的换发、出租房管理检查、人户一致调查等工作外,还有很多“管家”式服务。从找工作到计生服务、小孩子上学……几乎无所不包,被形象地称为“一站式打包服务”,新居民有什么事只要找事务所就行了,且不出事务所就能全部办好。

  而在整个平湖市,这样的新居民事务协管员有522个。考虑到新居民结构复杂、居住分散、流动频繁等特点,平湖市专门组建了新居民事务协管员队伍,除了新居民事务局(所、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外,企业人事科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公寓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也加入其中,共同成为新居民的“专职管家”。

 [1] [2]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嘉兴新居民居住证:改变的不只是身份
·办好了居住证的外来打工者说——我是本地人啦
·浙江省居住证替换暂住证 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一步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