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
坐在记者面前的他,个子不高,肤色偏深,一双粗糙的手因为劳动而骨节粗大,分明是个普通的民工;但是一旦打开了话匣子,他的表述逻辑清楚,完整流畅,时不时还会用上一些四字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让人不由得有些意外:初中没毕业的他,却喜欢研究人的自杀心理和如何干预。
27岁的罗铁生,从湖南老家出来打工已经8年,现在台州黄岩院桥镇一家缝纫机厂做装配工。罗铁生的出租房又湿又冷,但记者和他谈话,却感到这个年轻人心中的热情。
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使罗铁生开始关注人的自杀心理的解释和干预理论。去年11月24日,他在第二届全国生命教育大型公益巡讲活动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心理学专家、学者简要宣读了自己撰写的《自杀的形成及预防》论文。
一篇报道让他萌生探索
2002年底,罗铁生还在一家酒店打工,喜欢读报的他看到了一则关于自杀者的新闻,文中提到:一项调查表明,有超过9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自杀的念头。看了报道后,他震惊地心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不开?
当着几个同事的面,他激动地表示:我将来要写一本关于预防自杀的书。此言一出,同事都笑了: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怎么可能写书呢。
从此,罗铁生慢慢留心起一些关于自杀方面的材料。后来,他又看到一篇文章——《自杀是我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上面提到: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完全解释人类的自杀行为。他更疑惑了:心理学发展了100多年,怎么连自杀也没有办法解释呢。
他开始主动探索心理学。“我想要是能研究清楚这些,就能对自杀进行有效的干预和预防。”在研究自杀的过程中,他编写了关于自杀的“思想演变论”。从2003年起,罗铁生在自己狭小简陋的出租房里,独立写出了大约40万字的手稿,试图从导致一个人思想变化的因素入手,揭开引起自杀情绪的真正内在原因,从而找到掌握预防自杀行为产生的钥匙。
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罗铁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自杀理论。去年4月,他在网上看到要举办一次关于“关爱生命”的公益活动,就报名参加了。“一是把自己的成果拿出去,让专家们提提意见;二是想听听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这次论坛给了罗铁生很大的信心。当时与他同住一间房的董建林原是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现在开着自己的心理咨询公司。了解了这个小伙子的想法之后,热情邀请他来自己的公司上班。
“董建林说了,一般他们公司招聘的都是大学生。他要我去他们公司上班,不过,我还要想想清楚。”说起这件事,罗铁生很自豪。
“一面镜子”帮助工友
有了自己的理论,罗铁生总想着能够实践,帮助现实生活中的人。
罗铁生认识了一个湖北籍的工友。他小时候被母亲抛弃,总觉自己缺少母爱。高中毕业后来到台州打工。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老板责骂,他觉得自己活着体现不出价值,经常在罗铁生表示:人活着没什么意思!好几次,他路过河边,都想要跳下去。
罗铁生采用“给他一面镜子”的方法帮助工友。他告诉工友,自己也从小失去母亲,而且年少时,和父亲不和,出走打工等,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坎坷,但他还是走过来了,让工友不但有共鸣,甚至能有一点优越感,以此来打消工友的自杀念头。聊了几次之后,这个工友的心境慢慢开朗起来,开始哼起歌来了。
“心理学中也提到过,一个人在悲观的时候,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把任何人都想得比自己优越。如果这种悲观长期下去,就容易走向极端,比如犯罪、自杀、自残等等。”罗铁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化解身边人的情绪问题,效果让他振奋,也渐渐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从此以后,罗铁生便开始帮助身边有心理苦闷的人,慢慢地也有了一些名气。
劝说失恋老乡走出自杀阴影
让他难忘的是去年的9月4日,他突然接到一个湖南老乡的电话,说要找他帮忙。曾经笑话他张贴公告的老乡,这次遇到了生命中迈不过去的坎。这个老乡赶到罗铁生的住处,一向外表坚强的他告诉罗铁生:我想自杀!
在罗铁生的一再追问之下,他将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和女朋友在一起4年,前两年确实相爱,后来全靠他对女友施以威胁才得以维持。由于他的狭隘和自私,常常为了女友和其他异性聊天而心生醋意,面对要分手的结局,他想到了死。
半夜3点,他找到女友,两个人激烈争吵起来,正当他拼命拉扯着女朋友,让她跟自己回去时,尾随而来的罗铁生大喊一声:放开她!稳定了他们的情绪后,他帮老乡分析和女朋友之间的关系,劝他珍惜自己的感情。当事双方都流泪了。过了半个多月,双方和平分手。这次事件的成功解决给了他很大的自信。
罗铁生说:“其实我的研究是偏重于预防,不要等到这种情绪产生以后再干预,而是通过调节,让这种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于未来,罗铁生有自己的想法。他打算,今年再去考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文凭还是要有的,不然人家不相信你;但是最重要的不是文凭,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几个心理咨询师交流后,他对于这个职业有了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