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特殊的投资客,2007年第一次被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吸引—— 做好投资功课 咱农民也赚钱
人物名片:建德市三都镇三都村农民
浙江在线01月08日讯 2007年,当“投资”成为城里人的流行语,浙江的农民也没有落伍。记者在建德市三都镇,就找到了一群这样的农村“投资客”。
“2007年1月,‘中欧趋势’、‘国投创新’各买了5000元;4月,又买了1万元‘南方积配’,7月买入1万元‘光大量化核心’”……这份投资记录出自于65岁的刘荣水——建德三都镇三都村一个种了一辈子水稻、小麦的农民。
三都是个农业镇,多年来农民都以种植为生,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远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不过,这并没有妨碍部分渐渐接触投资知识的农民加入理财大军。
2007年掀起的基金热,让这里的农民尝到了理财的甜头。刘荣水投资的钱,是3个在外务工的女儿孝敬给他的。不过2007年他投资赚到的钱,“比两个女儿在外务工一年挣的钱加起来还要多”。本来不想说自己赚了多少的刘荣水还是忍不住乐了。
比刘荣水大10岁的张龙性大爷,胆子还要大。1月22日买进4万元“中欧趋势”,买了2.7万元的“华夏优势”。别看他年纪大,走路也不够利落,但说起哪天买入、哪天赎回,哪天损失最多,他可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第一次买进的华夏基金第二天就跌了一角多,一天之内跌了快3000元,到3月13日还亏400元,他再也听不住劝要求赎回。没想到赎回的第二天,这个基金就开始涨了,张大爷用了很专业的“一路高歌”来形容。不过,前后算下来,去年一年也赚了50%以上,如果当时不赎回,现在大概要翻一倍了。
在村里开了间杂货店的钱水香是8月份才入市的新“基民”,但去年也抓住了根“牛尾巴”。自从买了基金,以前喜欢打牌的钱大嫂再也没玩过牌,每天早上9点、中午11点半、晚上10点半定时看电视上的财经新闻。“这个功课很要紧,做足了才能赚钱”。钱大嫂对此已颇有心得,每天中午股市收市,女儿就准时把电视节目调到财经频道,附近农民路过杂货店时还会问一句:“今天涨了没?”
2007年,三都镇的基金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1000多户“基民”中居然有八成是农民。
种了5亩多柑橘、开家农资店,又在外地承包鱼塘的王炳祥,听说记者关心农民理财的事,笑着说:“这条街上的农民都快成‘养基高手’了。”他去年5月用7万元买了“中邮优选”、“益民红利”,两个多月后赎回就赚了不少。后来又想到股市里试试身手,特意花5000元买了台电脑上网,用5万多元买了“中国铝业”、“中国中铁”,现在已赚了1万多元。这几天他准备去江西鱼塘抓鱼,为了农活、投资两不误,已打算买台手提电脑,今年再扩大投资规模。
专家点评:
省邮政储汇局个金部副经理马加红:浙江邮政储蓄在建德代销的基金去年达到7亿多元,超过了不少地市,农村投资理财意识的兴起是原因之一。将来还会有更多有投资意识的农民成为基民或股民,金融机构不但要满足他们的需要,也要适当引导。比如建议年纪较大的农民投资债券型基金等更稳健的品种,在市场波动较大时要教育农民理性看待、控制风险。这样才会使他们对投资理财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