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8日讯
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将于1月16日启动,争取两年时间完成。昨天,杭州四套班子领导再次研究,提出要把中山路打造成一条“宜居、宜商、宜文、宜游的中国生活品质第一街”。
中山路不会变成仿古一条街
针对中山路综合保护,杭州提出4个“宜”:
“宜居”。按“鼓励外迁、允许自保”原则,突出“老杭州人家”概念,保留其风貌与习俗,通过打造坊巷,提升老杭州整体特点。
“宜商”。百年来,中山路都是作为杭州商业中心之一,如今必须将其打造成最具商业特色街。
“宜文”。让中山路凸现建筑历史博物馆及其内涵。中山路上的历史建筑有23处。可看到元代的凤凰寺,五代时期的钱塘第一井,清代的张同泰、天主教堂、叶种德堂,民国时期的浙江实业银行、盐业银行等,还有大量50年以上的老百姓房子。可以说,每个时期的建筑,中山路上都有,形成了一个“建筑链”。
“宜游”。要把中山路打造成“吃喝玩乐一条街”。中山路不会变成南宋仿古一条街,而是适当展示“御街”。
要将活水引入中山路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要将水引入中山路。”有不少人士认为,水系有利于增强街道活力,中山路要引入活水。同时,部分路段还将考虑设步行街,可时段性通行机动车。
下城区将实施一系列整治方案,如道路拓宽改建方案。下一步,将全面完成庆春路至体育场路段的全面拓宽改建工程。
比如,街区立面整治方案。拟对沿线街区的28个庭院97幢房屋等进行全面整治。
鼓励外迁同时允许自保
在拆迁操作上,中山路考虑改变原来整个区块住户外迁做法,划小单元,以院落、墙门为单元推进拆迁工作;改变原来以单个住户的意愿为拆迁依据的做法,充分尊重民意,以整个院落的集体意愿为实施拆迁的依据,如果院落、墙门的居民全部愿意外迁,则实行搬迁政策;如果有部分居民不愿外迁,则实行危旧房改善或庭院改善政策。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对步行街及文保点、重要节点及沿街店面,尽量“鼓励外迁”,安置在更新地块、安置房地块,或在全区范围内调剂房源安置。
建立传统医药保护区
保护好老建筑的原有立面,延用老街原本的门牌号码和巷名,培育引进杭州老字号名店,发掘南宋高度发达的珠宝金融业。让市民能沿着门牌、巷名、老店、老建筑等有限的物质性遗产空间,进入浩瀚的非物质遗产空间。
同时,中山中路现代元素不宜过多,少些人工雕琢,尽可能发掘人文历史景观,重点体现历史风情。
中山路将形成以张同泰药店为主的传统医药保护区,以梅王阁、孩儿巷98号为主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以天主堂、天水堂、司徒雷登故居为主的宗教文化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