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访谈
实事为百姓 辉煌说五年
网友拍变化 进入论坛
田园秀装
田园秀装
奥运情
奥运情
赛龙舟
赛龙舟
老村新人
老村新人
乡村涌动健身潮
乡村涌动健身潮
村官誓为民谋利
村官誓为民谋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喜迎2008浙江省“两会” > 民生篇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情暖民生:山下的好日子在招手

   浙江在线01月09日讯 浙江的贫困人口中,相当一部分在山区。山里交通不便,村民空有致富热情,却是有劲无处使。要让他们富起来,唯有走出大山。近年来,浙江通过下山脱贫、异地扶贫等措施让一批批大山里的困难群众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余春财在将要竣工的房子前面。

占小慧在制版车间。

  淳安云岭上村:下山了,新房看不够

  这段时间,淳安云岭上和坪州两个自然村的78位村民心情格外激动,春节前,他们就将告别半个世纪的山里生活,集体搬入政府为他们在山下建造的新村。

  淳安山多水多地少,村民下山,最大的问题就是安置用土地。28户云岭上村民的新家,位于梓桐镇边上的公路旁。我们赶到时,新村还在加紧建设中,村民的新房是14幢类似联体别墅的三层带露台小楼,每户占地面积80余平方米,目前都已结顶,一些房子已开始安装铝合金窗和大门。

  村子前面正对着千岛湖的上游河道,称得上是“江景房”了。考虑到村民的生活习惯,当地政府甚至专门建造了一排养猪及家禽的平房。这样的一套房子加配套,成本在14万元左右,而每户村民只要出五六万元就可以入住了。

  58岁的云岭上村村民余春财,吃过中饭后又下山来看新房子了。“怎么也看不够,不知道来看过多少趟了。”老余的欣喜之色溢于言表。村子迁到山上去的时候,他才11岁,想不到大半辈子过去了,还能够再住上新房子。余春财告诉我们,他家的经济条件在山村中属中上,但也仅仅是人均2000元左右,他们的收入来源非常简单:养蚕是最大的来源,一年有3000元左右,此外就是卖点茶叶、橘子之类的了。和村里几乎所有的人家一样,老余家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21英寸的彩电,那还是前年那台黑白的实在没法看了才换的。

  “没办法,山上地少,家里就三分地,加上交通实在不便,我们就是想赚钱,也扛不住这条山路啊。”老余苦笑着说。从公路到村里,是一条淳安人俗称石板路的山路,山路仅半米左右宽,曲折蜿蜒,古朴的小桥,破落的歇脚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就是这条3公里多长的山道,挡住了山上村民致富的热情,也让山上的日子异常艰难。山上由于缺水,不能种水稻,要吃米,都要拿蕃薯粉之类的山货到集市上去换钱,然后买米回家。这样挑着担子下一趟山,再扛上山,往往天不亮出发,太阳下山后才能回来。正因为这米来得如此不容易,山上的村民一天一般仅吃一顿米饭,其余都用玉米饼之类的果腹。

  这样的情况下,谈任何致富创业只能是奢望。有一次,余春财听到山下有人收柑橘,急忙挑了一担橘子往山下赶,走到半路,突然大雨倾盆,这样冒雨赶到山下,收橘子的车已经走了。望着这一担橘子,老余真是欲哭无泪。

  对于村民来说,下山,首先意味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然后,才有致富的希望。村里整体搬迁后,原来的宅基地会复辟为农业用地。村民们已打算改为茶园,中间再点种上山核桃。但这只是致富路上的第一步。新的村庄边上就是梓桐镇的工业园区,用梓桐镇人大主任王昌高的话来说,就算村民去厂里搞搞清洁打打零工或当当门卫,收入也会增加一大块,更不要说下山后,信息灵了,交流多了,还可以开店办厂,自主创业呢!

  金磐开发区:扶贫接力棒,棒棒相传

  地处浙中山区的磐安县走出山门,到金华市区创办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通过“异地开发、体外造血”,拓展了贫困山区发展经济的空间,闯出了一条异地开发扶贫的新路子。通过10多年的努力,金磐扶贫开发区吸纳了三千多磐安山民进入园区工作或创办企业,使贫困山民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喜人气象。

  在金磐开发区铭鸳服饰工作的占小慧来自磐安县金山镇,今年刚满25岁的她是铭鸳服饰制版技术员。2007年,她随老乡一起来到金磐开发区。“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我最明智的选择!”回忆起当初的决定,喜悦之情满溢在占小慧的脸上。

  许多在开发区创业的企业家,在自身获得发展后,不忘回报家乡人民的关心,与开发区政府联手,把许多生活上有困难,或者工作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老乡安排在自己的公司上班。这就是“异地扶贫接力”,占小慧就是其中的一位受惠者。

  20岁那年,占小慧高中毕业,她跟着裁缝师傅学起了手艺。父母都是地道的山区农民,还有一个弟弟在上学。父亲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懂事的占小慧就帮着母亲忙田里的活,平时她也经常给别人打零工,好为弟弟的学费筹点钱。尽管如此,单靠卖庄稼的收入还是很微薄,一年下来也存不了多少钱。

  2007年春节过后,占小慧在弟弟的劝说下,踏上了前往金磐开发区的班车,也踏上了一条充满阳光和希望的路途。

  经过老乡的介绍,占小慧来到铭鸳服饰,在车间里负责缝纫工作。凭着良好的裁缝手艺和不断的努力,她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进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占小慧学会了服装制版。她也从一位普通的缝纫女工成长为一名技术工人。在铭鸳服饰,有许多和占小慧经历相似的人。

  说到这其中的变化,占小慧感慨万千。她说:“我的学历不高,能够学会这门技术完全是靠同事们的帮助。还有张总和老板娘,他们都很关心我们。”老板张永明说:“大家都是磐安出来的,互相关心是应该的。”

  像占小慧一样的技术工人一年下来可以获得3万元左右的薪酬,这比他们以前的收入几乎翻了倍,而他们也用勤勤恳恳的工作回报了企业。

  “我是异地扶贫接力棒的受益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接力棒的传递者,好好地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参加到异地扶贫队伍中来。”占小慧说。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情暖民生:洗去铅华还碧波
·情暖民生:一份帮助撑起学子明天希望
·情暖民生·就学篇 一份帮助撑起学子明天希望
·情暖民生:一份关爱,呵护一生健康
·情暖民生:一份保障,给你一缕阳光
·情暖民生——一份工作,给家一份安定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