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9日讯
1月7日下午2时多,阳光钻进窗户温暖地洒在室内,88岁的张友娣老人和70岁的邻居王丽琴乐呵呵地拉着家常。自从舟山普陀沈家门东大社区的“和谐促进工作室”帮独居的张友娣与王丽琴结成帮扶对子并装上应急门铃后,这位“空巢”老人就多了一位头发也已花白的“编外女儿”。
调解居民中间发生的纠纷,到居民中去倾听民情民意,组建义务巡逻队……仅仅过了9个月,沈家门东大社区的“和谐促进工作室”就为社区带来了和谐和安宁。上月14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专程到东大社区调研,她说,“和谐促进工作室”是居民自发打造和谐社区的一种有效探索,经验值得推广。
东大社区是个新老居民、渔农民混居的老社区,居住人口超万人。偌大的社区,麻烦事自然不少:隔壁邻居吵架了,孤寡老人没人照料了,社区里小偷小摸不少等等。于是去年3月份,东大社区在全市开设了第一家设在社区里的“和谐促进工作室”。
别看这个设在东河市场边的工作室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里面可是蛮热闹:成员由22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新居民代表组成,下设信访调解组、治安防范组、法治宣传组、民情收集组、帮扶救助组、文明创建组等六个小组。“目标就是让阿拉社区更加和谐、文明、安全。”社区负责人说。
说起这个工作室,张友娣老人连声叫好。老人独自住在沈家门健民路127号201室,一人生活很不方便。“和谐促进工作室”成立后,就帮11位像张友娣一样的老人与各自邻居结成了帮扶对子,并安装了应急门铃。“看,我只要一按门铃,对门丽琴家就晓得我这有事情了。”张友娣拿出一个遥控器说,王丽琴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每天晚上临睡觉前都要过来看看她,给她掖掖被角。
家住陈家塘弄的老林修缮好自家房屋后,顺便把公用的小道地填得高一点,方便大家行走。可好心办了“坏事”——雨水、污水都流进了地势较低的邻居家地下室,两家人起了纠纷。调解员贝来宣、邵松布等四人来到了现场。“老林伯,侬做这桩事体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在邻居家受影响了,大家心平气和地想个法子解决就好了。”经一番劝解,老林把地下室受淹的问题给解决了,两家人重归于好。
自“和谐促进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先后接待了居民来信来访42次,收集民情87件,调解民事纠纷8起,调解成功率100%。同时,工作室还多次化解了类似夫妻吵架、父子反目、邻里纠纷等平时不起眼的小事。“工作室就像阿拉的‘老娘舅’一样。”居民们称赞说。
给居民群众、外来流动人口、青少年上法制教育课,挨家挨户发放自编的《社区平安简报》,通过“新居民服务管理中心”和“远亲之家”管理外来人口,编制全方位的治安管理网络……“和谐促进工作室”样样都干得风生水起。对此,副省长葛慧君称赞说:“工作室确实为老百姓营造了一个平安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