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9日讯
张婧和往常一样准时上下班。不过,作为浙江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她不是去学校上课,而是到杭州一家外贸企业上班。到企业上班的还有沈蕾、穆洪贵等青年教师。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最近针对学校青年教师,推出新举措:要求凡是四十周岁以下,学院新引进且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不足一年的专职教师“要站讲台,先下企业”。校方将其称为青年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培训实行学分制,修完规定学分、获得“结业证书”后,教师才可上岗教书。
结业证书是站讲台“通行证”
记者在该院“青年教师进修学校实施办法”规定中看到:凡是四十周岁以下,学院新引进且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不足一年的专职专任教师都要参加青年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青年教师进修内容涵盖“职前教育类”、“教学技能培训”、“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工作”等4个模块,实行学分制,原则上要求2年内修完28个学分。修完规定学分后获得“结业证书”。
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是申请参加学院本科教学基本功测试、本科教学上岗资格认定和获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该院规定,只有参加教学基本功测试,通过学院本科教学上岗资格认定的教师,才能作为主讲老师给本科学生上课,这意味着,青年教师进修学校的“结业证书”,是青年教师站上本科教学讲台的“通行证”。
按照规定,青年教师须脱产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等从事一定的管理、技术工作,实践锻炼期间不承担教学工作,实践内容应与所从事专业教学或课程的要求相一致,实践锻炼一般要求3-6个月。
要获证书先“下放”
“教外贸的要去外贸公司熟悉贸易实务,教工艺的要去车间熟悉生产流程。教师如果不到对口单位实践,很难胜任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之江学院人事办负责人罗民超说。
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沈蕾,今年7月开始在浙江万邦工程资讯有限公司实践,目前主要从事工程预算工作。“从图纸到软件,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一点一点去适应。以前,理论的知识我都知道,但如何去实际操作知之甚少。现在有了工作经验,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实践例子。例如,我以前讲工程索赔只能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今年台风‘罗莎’袭击杭州,我参与杭城市民中心工程进水事件处理,今后上课就可以具体讲遇到灾情时工期如何处理,人工费用怎么安排”。
“因为没有外贸工作经验,教学工作让我感觉很累。而且从理论到理论很难讲透彻,讲课枯燥,学生听得辛苦。”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就担任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张婧如赞成学院的下放举措。
有人提出异议。有教师说,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与科研。青年教师来了之后不上课、不搞科研,先去企业上班,不如请企业的工人或管理人员来给学生上课更直接有效。
对此,学院负责人称,要求青年教师下企事业单位锻炼实习是有针对性的。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希望通过成立青年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包括“职前教育类”、“教学技能培训”、“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工作”等,规范青年教师培训过程,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对于3至6个月时间是否合理,不同的实践岗位存在不同看法。有的教师认为太长,教书和具体的操作性岗位毕竟有区别,让高校教师去企事业单位工作,难免荒废了教书本业。但更多的人表示支持。“我觉得半年时间去企业实习远远不够,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穆洪贵老师说,“我8月份去了杭州一家房地产公司,时间为6个月,2008年2月回学校。由于房地产工程开发周期比较长,完成一个完整项目需要很长时间,这样我就不能从一开始的征地跟到最后的营销以及售后,不能很好地熟悉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我所教的是营销专业,在房地产公司负责的也是相关工作,专业很对口,回学校参加教学工作就有东西可讲。”
老师们的另一顾虑是,实习期间收入是否有保障?对此,学院对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给予很大支持,全额发放奖酬金,弥补教师因为缺少课时而减少收入。
教师应向社会延伸触角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主力军。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院长计建炳道出了成立青年教师进修学校的初衷。他说,此举是学院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长时间酝酿和论证,在原有的“青蓝工程”和“本科教学上岗证制度”基础上作出的。他认为,此举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职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而“下放”青年教师的另一层深意是:“希望老师通过自身实践方式与相关单位挂上钩,进一步让这些单位成为学院‘教师科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就业潜在单位’,成为学院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