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近年来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在子女无暇照顾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下,一部分思想开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已经抛开了“去养老院会被邻居认为是儿女不孝”等旧观念,开始渐渐接受起养老院来。
高先生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先生的岳父岳母,今年已经分别88岁、87岁高龄,入住养老院已有七八年光景,住得还算满意,只是觉得现在的费用压力比以前大。
“我岳父原先是邮政局的,岳母是华丰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就住在造纸厂的宿舍里。后来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就造在了离他们家一百米的地方,有邻居去住了,回来赞不绝口,他们就心动了。想想我们平时都忙,我岳父岳母想替我们减轻点负担,主动提了出来,不久后就住进去了。”
高先生说,福利院里条件挺好的,有空调有热水,吃饭有食堂,平时还有护理员照顾。他岳父母最初住进去的时候,价钱也便宜,一间双人标间包括住宿和护理费在内,一共是1100元左右。大约2003年以后,福利院提了几次价,到现在,两个人的费用约为1600-1700元。
而说到市一福院的入住情况,像高先生家这样的老住户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以前福利院只有两栋楼,现在有五栋楼,仍是全部住满,还有很多人预约等着住进来。”
街道养老院配有屋顶花园
每个老人都有液晶电视看
有关调查显示,到2020年,整个社会将呈现一种“8421”的家庭结构模式,即一户家庭中有8个人,下面有4个老人,然后是2个青年加一个孩子。这种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赡养服务,因为指望子女赡养无疑已经是件不现实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老人已经在有意或无意间选择了社会化养老。
据悉,杭州目前有市级养老机构3家,即市社会福利中心、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和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区级养老机构7家,街道办的养老机构30多家。
昨天上午,记者走访了位于胭脂新村的天水街道老人公寓,不巧的是,他们正在装修。据悉,这是目前杭州街道所属养老院里,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一家。
“我们是从2007年9月开始装修的,现在已经处于收尾阶段,估计春节过后就可以重新开张。这次装修,一是为了增加床位,二是为了提高一些软件设施的档次。装修之后,每个房间都将配有液晶电视,另外还有一大重点是新设的一百多平方米的屋顶露天花园,有游廊有假山,可供老人们休闲娱乐。”该老人公寓的郑杭惠院长介绍说,这次装修的花费均由街道支持,手笔不小,原先的预算是50多万元,现在大约已经花了100多万元。
天水街道老人公寓重新开张后,床位将由原先的50张增加到60张,费用包括食宿和一般护理费在内,大约每人八九百元。郑院长说,“装修之前,公寓里都是住满的,一直都有想要入住的老人在预约排队。春节之后再开张,院里会优先考虑原先入住的老人以及本街道的老人,另外也将继续对社会开放。不过估计不太会有空位,因为仅仅在装修期间,就又有三十多位老人前来预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