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0日讯
刺眼的灯、看上去感觉阴森的灯光、影响动植物生长的灯都将被清理出景区———早报记者昨日从杭州市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获悉,由该办委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进行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环湖景区照明规划与设计》将在春节后完成。今年国庆节前,全新的“夜西湖”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现状灯太亮望不见星
据杭州市亮灯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韩明清介绍,“西湖亮灯”1990年起步,1996年开始以西湖为中心布设杭州的景观灯。到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进行,景区亮灯设施得以大规模建设,包括雷峰塔、西湖东望城市天际轮廓线、新湖滨地区等9个工程,形成了目前2000余公顷的夜景格局。
不过,游客对亮灯有争议。如有人提出因为灯太亮,在宝石山上抬头都看不到星星了;也有人认为一些景区灯光影响小鸟、昆虫栖息。去年,市政府城管办委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西湖景区亮灯进行规划,并制订修改方案。
专家夜西湖像水墨画
“西湖宁静柔美,应该有独特的夜间灯光,而不是大都市的那种妖娆、绚烂。”《方案》负责人、同济大学教授郝洛西告诉早报记者,西湖此前的灯光改造在某种程度上和其他大城市一样,进入了“越亮越好”的误区,“无法体现‘夜西湖’如水墨画一般的温馨、淡雅、祥和。”
经过1个月的调查,专家组提出了西湖夜间灯光的不足:安全性不高、功能照明光效低、绿色植物照明方式不当、光色选用不当、建筑投光照明不合理、夜景照明层次不清晰。如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雷峰塔,只让塔亮了,但没有背景依托,显得突兀,紫红色灯光也太刺眼;在苏堤,很多树木被绿光照明,显得幽暗可怕;孤山、宝石山上使用的灯光颜色单调,还用钢丝把灯缠在树上,不少树干被勒出一圈圈伤痕。
规划生态性是重要依据
《方案》提出,重点打造“一湖(西湖)、双塔(保俶塔、雷峰塔)、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线(西湖南线、北线、西线)”的夜景空间结构。不以“亮”为目标,而是增加灯光的剪影效果、倒影效果,表现水面、古建筑、绿化、桥梁等景观元素的空间感和组合关系。严格限制彩色光。
据郝洛西介绍,灯光设置将强调西湖的标志性建筑———雷峰塔、保俶塔、城隍阁等,由此界定西湖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对景区绿化,取消绿色光,改用暖白光,还原植物本色,或用金黄色光营造油画般的感觉。
除了考虑观赏性、功能性,这次亮灯工程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把生态性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将建设3个实验基地,测试灯光对周边生态的影响。”郝洛西告诉早报记者,还将通过居民访谈、问卷调查等,确定用什么颜色的灯光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