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4日讯
改革开放30年,敢为人先的温州人创出的温州模式,新形势下如何走出新的发展之路?近日,一场“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整合发展研讨会在温州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温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中,对比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的优缺点,并为温州模式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瓯江流域的“温州模式”与珠江流域的“深圳模式”、长江流域的“苏南模式”三足鼎立。1985年,上海《解放日报》的头版上,第一次出现了“温州模式”的字眼,并被定义为代表了企业家(或民间)推动的发展模式,与之相对的“苏南模式”则代表着地方(社区)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
在此次研讨会上,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授谢健指出,珠三角地区和苏南地区以“引进来”为主的发展模式,使得企业的“走出去”显得有些“短腿”。与之不同,温州的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上十分活跃。据悉,到2005年底,温州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341家,带动国内产品出口17.36亿美元。尤其是温州充分发挥境外侨胞众多的优势,结合温州人善于经营市场的特点,在欧美和中东等地区创办了14家境外中国商品城。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谢健认为,一方面要借鉴“苏南模式”,在“走出去”的同时大胆“引进来”;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发挥自身所长,把“走出去”走得更好。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童星肯定了温州以“走出去”为主的发展模式。同时他提出,温州需要将目前“资本+勤奋”的“走出去”转变为“资本+技术”的创新方式,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促进原有产业的升级。童星建议,我市要学习政府在苏南模式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创新、创业、创优,将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实现温州的第三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