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4日讯
如果用数字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个衡量,达到什么标准,才是让你满意的状态?
82.7%的杭州人说,他们对自己的收入感到一般满意;29.4%的杭州人愿意把钱花在服务性消费上;杭州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3年,89.2%的人对自己的教育程度感到一般满意;76.5%的杭州人觉得自己人际关系处理得还不错……
这是一组2006年杭州生活品质评价测评的数字,这些数字是2007年底,杭州市首次尝试对生活品质开展的测评结果。
昨天,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光明日报社举办的第二届生活品质全国论坛上,上述数字首度公开,同时,杭州市正式推出生活品质评价“杭州指标”,这在国内也是一个创举。会场内,相关人士风趣地说,“这个指标就是一个杭州的‘幸福度量衡’!”
杭州指标:全面、细致、直观
“生活品质之城”是杭州市推出的城市品牌。
为了让这6个字能真正渗透老百姓的生活,杭州市做了大量的探索。从去年开始的《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此基础上,本次论坛公布的生活品质评价“杭州指标”,由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5大维度、20个领域、50项指标组成。
指标更关心杭州人的心理
“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机制、评价主体等诸多方面的思路和举措,都属全国首创,在国内具有领先性,是城市评价领域的一个重大创新成果。”《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课题组表示。
“生活品质‘杭州指标’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课题组说,在强调客观理性分析的同时,指标注重对心理、情绪、意愿、满足度、幸福感等测量,把党委政府的工作力度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机结合起来。
首张成绩单:发展速度较快
在2007年底,课题组对杭州13个区、县(市)近8000名市民和外来人员,上门进行直接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就是按照本次公布的指标为依据,可以说是初步尝试。
根据结果,2006年,杭州生活品质综合目标实现程度为81.93%,其中五个维度的目标实现程度,均接近或超过了80%。这说明,杭州的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在外来人员的社会认同方面,杭州也做得很不错。从测评结果看,杭州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收入”、“有房住”、子女“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组织”,逐步实现安居乐业,让外来务工人员真切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情。所以,杭州也被誉为“农民工最喜爱的城市”。
“测评结果呈现的数据也反映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课题组相关人员说。
比如,在“看病难”的测评中,有30.8%的人认为医院的药费太高,吃不起药;认为“大医院不必要的检查太多,看不起病”的占22.8%;还有“医生服务态度差”占7.7%,“优质医疗发展不平衡,到大医院看病难”占7.3%。
年度综合评价机制
根据安排,今后杭州每年都要开展这样的测评,通过数据综合对比分析,了解和把握杭州生活品质提升的进程,评价杭州城市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此外,杭州还要发起召开全国生活品质评价高层论坛,推出中国城市生活品质评价年度报告,公布国内若干城市生活品质指数。
新闻链接
杭州指标
经济生活品质以“生活与创业”为主题,提倡优化生活、丰富物质生活,涉及家庭收入、家庭消费、创新活力和创新绩效等四个领域,下设指标既关注了城乡居民收入,也提到了国际开放度和创业环境满意度。
文化生活品质以“生活与文化”为主题,提倡文化融入生活、文化提升生活,涉及文明素质、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和身心健康等四个领域,下设指标不仅关注了教育和文明程度,还兼顾大众娱乐和高雅艺术,更提出了心理健康自我关注度的概念。
政治生活品质以“生活与民主”为主题,提倡引导民主参与、丰富民主生活,涉及民主决策、民主权利、依法行政和法治环境等四个领域,下设指标以决策公开和民主参与为主要设置标准。
社会生活品质提倡关注生活和保障生活,涉及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认同等四个领域,下设指标以提倡和谐社会、关注贫富差距为主要设置标准。
环境生活品质提倡改善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涉及环境质量、居住品质、出行便利和社区服务等四个领域,下设指标将城市和乡村提到了平等的关注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