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几栋小楼以前是造纸厂的职工宿舍,所以每间都差不多的大小、格局。小梅村第一批搬迁上岸的176户船民按人头都分到了几间。老姚一家6口分到了3间。而厨房则是另一栋平房改造而成的,一户人家一间。
午饭的时间,那栋平房就热闹了。各家各户的船娘们聚到那,摘菜、起锅、刷碗,架势一排拉开,一跨脚还能跑到隔壁家厨房添双筷子,凑个份子。而我们的到来,显然平添了这份热闹。热情的船娘们招呼我们吃饭,七嘴八舌地说起岸上生活的新鲜体验。“房子不晃了”,“桌子放稳了”,“垃圾不乱扔了”,“这里能有个门牌号码就更好了”……王家嫂子尤为激动,去年10月初,16号台风“罗莎”一下子掀翻了小梅村13条渔船,其中有一条就是王家嫂子的住家船。现在,她再也不用担心家被掀翻了。
显然,面对并不宽敞且分散的暂住处,船家们有满足,有惊喜,更多的却是期待。几公里外的“渔民新村”马上就要开工兴建了,那才是这些船户们真正的岸上的家。船娘们兴奋地说,她们已经在图纸上看到过新家了,那是个漂亮的小区,有花园,有洋房,到明年底每一户都能住进崭新的公寓套房。
|
暂住房都是重新修葺过的。
|
中午闹腾的“厨房总动员”中,老姚家没有开伙。两个孙女都去上学了,而儿子儿媳妇去城里了。老姚说,现在是禁渔期,儿子儿媳妇去城里亲戚家转转,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活可干。
今年,老姚的大孙女就要升高中了,孩子成绩不错,全家人都希望她以后能上大学。如果说上岸定居是姚家生活的一个好的开始,那孩子的未来就是姚家全部的希望。老姚说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一切都要早做打算。上岸后,姚家原先住家的两条水泥船全部拆解,为此他们得到了几万元补偿款。但这笔钱现在并没有握在老姚手里,而是要等到明年住进“渔民新村”后抵充房款的。他们可以在“渔民新村”分到一套公寓,到时候估计再拿出七八万元钱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老姚说,现在岸上的房子那么贵,那套想象中的美好公寓是远远低于市场价的。
老姚说,还要到小梅港里的船上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用的,我们跟着去了。
这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船屋。两条旧水泥船,有着水泥船身和木质桅杆,拆去了巨大的风帆和柴油引擎,狭小的驾驶舱被改建、扩大,盖上石棉瓦和防雨的塑料布,就成了可供日常起居的船屋。老姚站在船头,半晌不说话,说不清他在想些什么。到月底,这两条水泥船就要被破拆了。就是在这里,老姚度过了大半辈子。儿子在船上娶媳妇,孙女在船上呀呀学语。同样在这里,儿子儿媳妇驾着小船朝出夕归,渔贩子们来来往往。而同时,太湖里的鱼虾也越来越少。
旁边停泊着姚家打鱼的小铁船。在姚家目前的计划里,等太湖开捕后,儿子儿媳妇还是要出湖捕鱼捕虾的。毕竟湖上人家最擅长的还是这门手艺,改行、打工都谈何容易。
|
去年10月,记者拍下的姚家船屋。
|
除却计划中的“渔民新村”,老姚的希望里还有这片“老家”。在几年内,这片水港内将兴起一个集旅游、度假、娱乐、商务与一身的渔人码头。而近在咫尺的太湖口,也将矗立一栋硕大的环状玻璃建筑,集观光、会展、住宿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物——太湖明珠。“到时候,你们再来,杭州人、上海人、北京人也都来,也许我们就不用只靠打鱼为生了。”老姚这样希望。
湖州渔民上岸工程
太湖旅游度假区“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目前已经全面启动。据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社会发展局局长蒋建华介绍,目前已对首批176户915名渔民进行了过渡房安置,主要安排在老造纸厂宿舍区,另有近百户渔民将在渔民新村建完后一次性安置。
渔民上岸工程主要解决小梅港船户区存在的“三不”问题。台风期易造成沉船危险、厕所直排太湖、渔民享受不到公共设施等问题是这一区域长期存在的难题。借着太湖旅游开发的契机,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从2007年5月开始制定方案、筹备,12月开始正始启动。按照既定方案,渔民新村征地41亩,建筑3万平方米多层公寓,按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安置。进展顺利的话,渔民新村将在今年6月动工建设,2009年底前完工。同时将在靠近渔民新村及小梅港的地方建造码头、渔市场,停靠渔民的捕鱼船。
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有关人员表示,一方面将积极引导渔民进城打工,另一方面对部分仍具捕捞功能的作业渔船进行适当改造,采用“政府主导,渔民参与”的运作方式,开发以太湖渔民居住、捕捞等参与性为主的休闲渔业旅游产品。
小梅村
小梅村坐落在太湖南岸东、西苕溪的出口处,是停泊渔船、交易淡水鱼的渔港区。由梅子漾、小梅口、湖州城北大桥北堍3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城北大桥北堍。隶属白雀乡。全村有渔民259户,其中近200户渔民世代居住在渔船上,以太湖捕捞为生。因此,也有人把小梅村称之为湖州最后的渔民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