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文成县周壤乡外南村的50多间下山移民房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过不了多久,40多户210名农民就可以搬下山了。
“现在,我们村路平了、灯明了,过去泥泞的山路变成了通村公路,还装上了路灯,班车进了村,村民出行更方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村民看病也能报销……”省人大代表、外南村党支部书记雷衍开高兴地与记者谈起村里的种种变化。
其实,在浙江,从党和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中受惠的远不止外南村的村民。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正化为一件件利民、益民的实事。
过去5年,我省建立健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相衔接的大社保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5年下降;
过去5年,我省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过去5年,我省率先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困难群众物价上涨补贴、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等制度;
过去5年,我省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建立扶贫助学体系;
过去5年,我省率先建立面向农村居民的免费健康体检制度和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制度……
一件件改善百姓生活的大事,一项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仅2007年,全省新增财力的70.3%用于改善民生,这个数字足见民生问题在党和政府工作中沉甸甸的分量。
今年,“民生”一词再次频频“亮相”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省委、省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再次点燃百姓的新希望。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主任朱雅仙欣喜地说:“百姓冷暖挂心头。这些年来,党委、政府对改善民生越来越重视。失业了政府帮助找工作,还有免费培训;有个头疼脑热的,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看病;困难家庭有政府和社会帮扶……社区居民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来自党委、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她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政府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更是省委、省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坚定决心,我们倍感激动。
民生连民心,深入民心才能赢得民心,当政府工作与民心完美合拍,才会演奏出和谐旋律。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后5年,省委、省政府将着眼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促进城乡劳动力尤其是困难群众更好地就业。经过5年的努力,要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之基。今后5年,省委、省政府将着眼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
健康是民生之需。今后5年,省委、省政府将着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率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
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等每一项百姓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每一个关系民富、民安、民乐的社会问题,在今后5年的政府工作目标任务中皆有“回应”,为民办实事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民生无小事,点滴总关情。
省政协委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倪勇强一直十分关注民生,他深有感触地说:“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为更多的困难群众‘雪中送炭’,让广大老百姓实实在在得益,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温暖,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社会和谐,民生为重;民生无忧,和谐可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5000万浙江人民的殷切期盼所在、共同福祉所在,相信这样的和谐美好生活,在浙江不再只是憧憬和梦想,而是不久之后的现实。(本报杭州1月1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