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徐新泉省人大代表嘉兴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赵祖地省政协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长、教授
主持人:本报记者张冬素
让孩子读上书、读好书是每个家庭的期盼。政府工作报告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列入“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如何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主持人: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上书、读好书。这几年,我省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孩子读上书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徐新泉:这几年,我省在推进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卓有成效。2004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读上书、读好书,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2006年秋季开学,我省开始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
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对农村教育无疑是雪中送炭,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等民心工程,让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也不用担心上不起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浙江城乡孩子上学就更轻松了。
赵祖地:我省通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合理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实现向农村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落后学校与困难群体倾斜,逐步减少了城乡和区域学校间的差距,在基础教育领域是这样,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相信每个家长看了都会非常高兴。浙江基本普及学前到高中段15年教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中期阶段。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5.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分别比5年前提高了11.4和18个百分点。这些意味着浙江全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更多的浙江孩子能读上书、读好书了。
主持人: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怎样的作用?
徐新泉:教育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形成的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情况确实存在,在城乡之间甚至是区域内的学校之间的教育存在差距,各级各类教育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都存在不协调的状况。只有坚持教育均衡发展,赋予每个受教育者相同的受教育的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创造力得到挖掘、激发与释放。
赵祖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一个公民而言,接受公平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和个体行为,而且是社会、政府为减少失业救助、贫困补助等财政性支出的战略措施。
建设和谐社会,当然要追求公平公正,但这种“公正”不是简单地“平分蛋糕”,而是要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真正缩小贫富差距,和谐社会也就有望建成。
主持人:要让更多的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当前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徐新泉:现在,浙江孩子读上书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对像嘉兴这样的发达地区来说,需要的是更高层次上的均衡,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或相对优质的教育,也就是说让孩子读好书。
政府要出台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城乡教育最大的差距在师资,省政府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非常有效,全省21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得到了培训,教师素质普遍有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工程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农村学校的质量上来了,优质教育的面就更大了,更多的孩子就能共享优质教育。
赵祖地:在高校领域也需要统筹、均衡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把它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等多种途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举办高等教育的格局逐步形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因此,要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以满足全省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要。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还要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免除符合入学条件的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这也将教育均衡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能使更多在浙江的孩子读上书、读好书,共享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