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公井,一九八二年”
从吴山南面下山,就会看到一条窄窄的巷子,宽不过1米,长不过200多米。这条巷子叫井弄,就这么一条小巷子,藏着三处古井。
如巷名一样简单,古朴,三口井也没有过多装饰,一口在井弄21号院内,还有两口就在弄堂边,探身俯看,井水清澈,一定是现在还有人在使用。
在弄堂边的一口古井旁,有四个简单的白字:保护公井。下署一九八二年。是这里老百姓的自发之作。虽然字体不规则,但让人感动。保护古井,需要如此的自发之举。
井壁有处凹陷,是做什么用的?
从吴山上下来,走城隍牌楼巷,巷口又有处古井,井壁有处凹陷,是做什么用的?仲向平提问。
马上有位年长的读者接上了,这以前肯定是井上有个盖,凹陷处是用来上锁的,用拉防止弄脏井水。
中山南路377号,又一处古井,但井圈已经用大理石重新砌过,没有历史可循。
再往南,就是紫阳井。相传这里原来叫瑞石泉,距今140多年前,山上通玄观的道士看到山下的百姓没有水喝,就在此地筑了井圈。
当年朱养心膏药还靠这口井水炼成
走过鼓楼,迈进大井巷,朱养心膏药店旧址就在这条狭长巷道的开口处,宅内四面楼阁,一井独居中厅院落。
“这是杭州唯一一口被走马楼所包围的私井。”仲向平解释,井有公井、益井、私井之分,而这就是一口典型的私井。而且此井与多数井不同,没有井圈,而是另设一井盖,盖上铸有两个铁把手,取水时移盖,更为安全。
“当年闻名于世的朱养心膏药,就是用这口井的泉水炼成的。”熟知典故的老杭州童天佑立马接上,朱养心膏药店开创于明万历年间,这口井就是当时所掘,历代朱家人便从此取水,炼制膏丹悬壶救世。
说话间,此楼的当代主人朱先生迎了出来。“我8岁那年,老井淤塞,于是大家抽空了井水,然后悬一根绳,放一个人下去清淤,结果清了一堆物事出来,像宝剑、饰品一类的。”不过近几十年来,此井已不再取水,井盖已生锈,朱先生估计现在井内已再次淤塞。
古来称第一的钱塘第一井略有浑浊
出了朱养心膏药店旧址,没走两步,便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钱塘第一井。
院子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五个五眼井口,大刻“古大井”三字,旁边一碑斑驳沧桑,“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钱塘第一井”等字还是清晰可见,大井巷就是因为这一口五眼古井而得名。
因为是雨天,井水显得略有浑浊,但熟悉历史的几位老杭州都说,这口井可不一般。
相传,该井为吴越国时国师德昭和尚开凿,品其水味,为钱塘第一。而更神奇的是,南宋淳祐年间,杭州大旱,西湖干涸,杭州城中的水井大多枯竭,而唯独此井却是任意取水而水位不减,令当时人啧啧称奇,而从此之后,世人便在井上建亭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