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1日讯
被誉为体现了“滨江速度”的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规模以每年70%的速度递增,为高新区其他企业提供了创新样板。像“大华”这样的科技型企业,高新区目前有2700多家。阿里巴巴、UT斯达康、华三通信、中控集团等耳熟能详的企业更是高新区发展的成功典范。
这些企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能否代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近日,高新区创立并出台了“滨江创新指数”,首次以量化的指标,把全区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一一记录在案,综合描述、科学评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这意味着,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风向标”,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有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创新指数让创新评价变得“鲜活”
“滨江创新指数”是在借鉴美国“硅谷指数“、北京“中关村指数”等国内外先进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从众多统计指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内在逻辑联系的指标群,依据科学的评价方法计算出的一种综合指数,其理论依据源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它由创新环境指数、创新主体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人才指数、创新成果指数和创新辐射指数6个分类指数构成,每个分类指数各有5个量化指标,共计30个指标。
这些经过细化的指数和指标新鲜、醒目、直观,将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等表现得“一目了然”。比如:近三年,在孵企业有多少家?吸引了多少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向全市辐射输送了多少科技人才、转移了多少高新技术成果项目……而且,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17.1%、全年产业扶持资金总额4.5亿元、新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66项等创新投入及创新成果新指标,也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创新指数离人们生活很近
你也许不一定知道,阿里巴巴当初创办时缺乏资金和研发设备,靠风险投资机构资助,才有“人脑+电脑”发展壮大的今天。专做婴儿用品的贝因美企业之所以现在名声响亮,是因为起家时得到了高新担保公司的资金担保。这些成功案例,在“滨江创新指数”内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高新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从一组反映区域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的评价指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数字:2007年,高新区科技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已增至123家,各类投资机构增加到了30家。其中,高新风险投资公司已完成对外投资5900万元;高新投资担保公司为企业累计担保18.4亿元。这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小家创业,还是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高新区都是一片创业的新天地。
创新指数折射现状和未来
精选最能衡量和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的系列指标,并与国际通用指标接轨,是“滨江创新指数”科学性的一大亮点。这套创新指数除采用可量化、有长期统计数据支撑的指标,突出可操作性外,又从实用出发,强化了比值型指标,弱化了规模型指标,以消除片面追求总量,规模大小等由区域大小及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差异性影响。
为让政府决策部门在一堆数字理论中监测到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更好的创新路子,“滨江创新指数”还专门分析评价出了发展中的不足点: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的进度不够快,高端人才的生活环境弱于创业环境……
据“滨江创新指数”显示,2007年创新指数为117.1,比2006年提升了17.1%,比2005年提升了34.5%,而且量化自主创新能力强弱的6大分类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园区创投基金,每年财政支出15%用于产业扶持,对地方财政贡献者给予100%的补贴,至2010年培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高新产业年度规模达2500亿元,创新创业人才15万人、留学归国创业人才1000人……“滨江创新指数”还向人们展现了实施“创新杭州、聚焦滨江”战略的种种举措,展现了高新区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强大引擎的气魄和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