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1日讯
一个还在读幼儿园大班的6岁男孩凌晨在家里猝死,体重有120斤。医生说可能是由肥胖引起的心肌梗塞。
目前国际上一般以中度肥胖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25作为“安全警戒线”,但浙江省儿童医院肥胖门诊傅君芬主任医师发现,体重指数只要超过23,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症、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就会增加。肥胖与吃得好坏没必然关系“紫式部”说,小男孩家里条件并不好。可能有人会纳闷:孩子怎么会养得这么胖?
其实,肥胖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排除了病理性肥胖、遗传等很难逆转的因素,吃什么和怎么吃也很要紧,和花多少钱倒没有必然关系。打个比方来说,不吃早餐,钱是省下了,但中餐和晚餐必然会吃得较多,尤其是晚餐后不久就睡觉,来不及消化吸收,就很容易热能过剩、发胖。另外,饭吃得少菜吃得多、正餐以外爱吃零食、缺乏体育运动等,都会使人发胖。临产孕妇别吃得太好省儿童医院对体重指数大于23的孩子,医生都会要他们住院两天做一个系统检查,2006年对500多位孩子的检查发现,72.13%的孩子有1个或1个以上肥胖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等。如不及时干预,这些成人疾病会从儿童时起就危害孩子的健康,并在青年、成年时一直持续,可能中年时就会进入老年多病的状态。
手术去脂、药物减肥、饥饿疗法等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都不适合,只有靠均衡饮食加多运动。
最好的办法是从小预防,有两个阶段要特别注意。
一是怀孕期间,尤其是最后3个月,避免营养过度。如果新生儿体重超过4公斤,就是巨大儿,因为脂肪细胞体积大,巨大儿长大后肥胖的可能性比较大,患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也就相应增加。孕妇饮食只要接近正常人,并适量补充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新鲜水果蔬菜等即可。
二是婴幼儿期。最好母乳喂养,出生3个月内尽量别喂固体食物,出生6-8个月,肥胖的孩子要少吃奶,用水果蔬菜代替。
孩子成长时不偏食,多运动,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