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前日参加分组讨论时公开表示,开发商建房,不要让不同收入的群体住在不同的地方,一个项目既要有富民区,也要有贫民区。这引起网友广泛关注。(1月20日《新快报》)
朱小丹“不要让穷人富人分区域居住”的观点并没有赢得共鸣。事实上,这一建议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且不说任志强等房产大佬公开扬言“为富人盖房子”是逐利房产商的普遍心态,就是对穷人来讲,也对这一建议做出了现实的反驳,正如网友所言:“在已有的高档住宅区再建经适房,物业费也很高,经适房业主能承担得起吗?”“在贫民区还可以买点便宜的菜吃,到了和富人一起的所谓平等区,那不是连菜价都一样了吗?那穷人还吃什么呀?”
朱小丹担心“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资源、商业资源都涌入了富人区不利于穷人”。但反过来看,即便把穷人弄到富人区,这些资源因价格高额仍无法为穷人所用。朱小丹担心的其实是市场下的必然结果,比如富人读书、看病到收费高的私立学校、私立医院,而穷人到收费低的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在于付出的价格不同。不能因为富人享受了优质资源,就认为对穷人亏欠了什么。如果说亏欠,那也是政府在保障穷人、为穷人提供服务上做的还不够。
一直以来,有观点认为城市分穷人区、富人区不利于社会阶层融合、容易造成富人穷人对立,进而想用混合居住代替穷人区富人区来解决,但这一想法只能说“初衷是好,实现有难度”。尽管有国家也尝试穷人富人混合居住,但穷人区富人区确实全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社会阶层的融合、减少富穷对立,不是靠拉郎配就行了——那只会貌合神离,只会让住在富人区的穷人心理落差更大、生活成本更高。正如一网友戏言:大奔撞单车,死得更惨。
减少穷富对立、加速社会阶层融合,一是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二是要畅通穷人致富、变成富人的阶层流动渠道。我们的用以反应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警戒线,过去国家还对外公布,但后来不公布了,正如社科院教授李培林所说老实公布,搞得人心惶惶,就不对外公布了。但不公布不等于贫富差距不再继续扩大。而穷人通过正当努力能够变成富人,则是一个社会阶层正常流通的反应。但问题是,穷人变成富人的成本现在还比较高。
在一些发达国家,基尼系数也很高,贫富差距也很大,但贫富对立不明显,就是因为有着畅通的阶层流通。富人是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所得,穷人如果想富有,只要多打几分工、多努力工作,就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我国,如果说以往一些人通过非法手段、利用市场机制漏洞等变成富人,但现在的很多富人都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个人努力才发家致富的。对于这些富人,穷人不仅不应当敌视,而应当视其为榜样,通过努力使自己富有。
穷人区也好,富人区也罢。社会阶层的融合与流动,减少对立,在于怎么保证在穷人区居住的人只要通过努力也能到富人区居住,这才是减少阶层对立的关键所在。市场调配下,优质教育资源、服务资源、商业资源转移到富人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政府不能为穷人提供满足需要的公共资源。对于政府来说,畅通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为穷人变成富人、由穷人区搬到富人区提供便利的条件,才是穷人富人和谐相处的关键,但政府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