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3日讯
再苦再累没关系,只要子女将来有出息——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眼中,没有比子女上学更要紧的事了。
前几天,温州市龙湾区26家民企自发成立了民生扶助基金。这个基金就是专门用来解决当地民企员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大学问题的。
10多天就捐了147万
今年元旦,龙湾区工商联召集各家企业负责人开个会,会上提到了员工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
能不能成立个专门扶助员工子女上大学的基金?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筹备工作做得很快,两个星期后,龙湾区工商联民生扶助基金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上,企业家们现场捐助就达40多万元。
其中不少企业家是听到消息后,千里迢迢赶过来的。武汉温州商会会长罗云远、淮北温州商会会长何光善都大老远地跑过来掏腰包,各捐了2万。还有些老板太忙回不来,又怕漏捐了,就托朋友先来替他垫上。
这些老板的举动发生了联动效应,前来捐款的老板越来越多。不到10天,就有50多家企业来认捐。到现在,捐助金额达到了147万多元。
龙湾企业家大都出身贫寒
龙湾区工商联副会长张健说,龙湾外来人员总数超过了常住人口,民企和员工的和谐是个大问题,成立扶助基金,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爱很有必要。
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龙湾区以前大部分地方都是农村,企业家普遍出身贫寒,更能体验到农民工的“苦”。
有两个捐助的企业家值得说说。
一个是中国民企500强、温州华迪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迪,他出生在龙湾农村,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他就没读书,出来闯荡了。事业成功后,他特别热心慈善事业。
他觉得穷人家的孩子有这样的读书机会不容易,得好好把握住。这次成立民生扶助基金,他现场就捐助了4万元。
一个是温州正大利合成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国春,也是农民出身,小时候家里条件很苦。去年,他捐助了一个女生上大学。那个女生和老父亲找到他的电话,一定要过来看望他。父女俩送来了一家人都舍不得吃的一只大公鸡,当时他深受感动。
这次他也捐了4万元。他说,想起以前自己的苦日子,更想好好回报社会。
这些钱将由专门的机构来管理
为了规范民生扶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参与企业正准备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
根据规定,该基金面向全区民企员工子女中的贫困大学生。每年高考结束后,企业、教育部门或者学生本人都可作为申请人,提出受助申请。经过管理委员会择优确定,并公示后即可成为受助对象。
企业家们还想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准备建立受助跟踪机制,资助的钱花在了哪里,受助大学生有没有好好读书,都在跟踪范围内;另外,基金是有限的,得把基金交给专门的理财机构,钱生钱,用增值的钱来捐助。
现在关于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方法还没有完全定下来。预计要到今年暑假后,第一笔助学金才能接受申请。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以前人们总觉得温州的企业家很现实,但这种状况正在改变。现在温州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很多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尤其是2007年以来,以企业冠名的慈善基金越来越多。龙湾26家企业发起成立民生扶助基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