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3日讯
刚进城参加了县里的“民间民俗艺术月”汇演,丽水云和县大湾乡外来媳妇表演队又忙起了“春晚”节目的排练。与以往不同的是,表演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方式把党的十七大精神有机地融合进节目中,春节前,她们将在乡里的每个村演出。
和大湾乡一样,丽水云和县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吹拉弹唱,相声小品,舞蹈戏曲。演员不再是城里的文艺工作者,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只要在农闲时候,锄头一挂,道具一拿,便开开心心“种”起了文化。据统计,这样的农村文化骨干在云和已有1000多人。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云和县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在农村广阔的土地上播撒文化“种子”。云和县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说,以往,“送文化”活动一般局限于统一安排的“我演你看”单一模式,而今,让农民自编自演唱好一台戏,不仅提高了农民参与积极性,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艺术潜能。
台下是农民,台上是演员。目前,云和农村建有各类文艺团队20多个,文化活动基地40多个,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便会聚在一起排练演出。今年60多岁的刘大爷是云和镇老农乐队的吹鼓手,他笑呵呵地说:“只要有演出,我就感觉有使不完的劲,自己也感觉年轻多了。”
“乡乡一台戏”不仅是集体的表演,也是个人才艺的发挥,更是十七大精神的宣传舞台。土生土长的农民歌手项朝存,将沙铺山歌唱出了村,唱出了乡,还唱到了市里获了奖;勤俭村村民叶克明“一鸣惊人”,没想到通过唱歌一下成了县里名人;小徐村村民梅丽琴自己演了不够,还动员全家上台参加演出比赛。
有播种就有收获。去年,云和农民演员表演的时装秀,被选拔参加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演出,获得了演出金奖;崇头镇举办的梅源梯田“开犁节”上,100多名农民演员站在田头表演,引来了无数中外摄影爱好者;云坛乡农民挖掘出的“包山花鼓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搞好“乡乡一台戏”,去年,云和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100多万元,重点支持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朱村乡、云坛乡等5个乡镇的文化活动场所,并为17个行政村配备了文化器材。春节来临之际,云和农民演员又兴致高涨,开始了进城下村“种文化”,他们把欢乐带给别人的同时,也把快乐留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