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欢喜有人愁
古柿树迁移的消息传出后,许多杭州市民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很多人都觉得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柿树对水分、土壤的要求很高,喜湿但又不能太湿,还要求土壤层深厚。他们担心,这样大规模的迁移,会不会远离保护柿树的初衷,反而不能保证它们的成活率?
蒋村一些年长的村民也有同样的担心:原来这些柿树有的长在水塘边,有的长在屋子周围,都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突然给它们搬家,会不会硬生生地让他们活不成?家住蒋村的小吴表示:“这些柿子树是上一辈人留下来的,我们平时都吃惯了这些柿子,感觉这些柿子树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如果搬来搬去给搬没了,我们都会心痛的。”
对于以果树作“景观树”的做法也有相当多的人有疑义。家住杭州文一西路文苑小区的王女士对于这些新迁来的柿树并不是十分欢迎,她告诉记者:“我觉得景观树还是选择果实较小或者果壳坚硬的树比较好。如果柿子熟了掉下来,地上就一滩一滩的,整条路都不干净,还容易招来蚊子和苍蝇。而且肯定会有一些自己采摘柿子的人,到时候景观看不成,反倒给那些贪小的人占了便宜。”
对此,吴建忠副主任回应:“我们的迁移工程是经过专家论证后,在能保证普通柿树75%的成活率,直径在35厘米以上老柿树100%成活率的情况下决定的。我们把迁移工程定在去年10底到今年3月初,就是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柿树的休眠期,移植比较容易成活。迁移工程完成后,我们也会对柿树进行统一管理,加强防护措施,争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柿树迁移问题在网络上也引发了大讨论,大部分网友对路旁栽种柿树充满了期待。网友“莫小沫”表示,柿子树成为景观树,春天看花,秋天看果,很有意思。“柿子树结果的时候就像挂着很多小灯笼,别提多漂亮了。而且果树能吸引来一些鸟雀,到时候整条道路上都是鸟语花香,心情也会舒畅很多。”
浙江大学学生张琳认为,果树枝繁叶茂,绒毛和气孔较多,能有效降低城市的废气等污染,还能招蜂引蝶,形成自然生物链,丰富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我觉得这个工程很好,一方面是对柿子树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对城市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
柿树迁移之争,体现市民参政议政意识强化?
杭州市绿化办副主任陈林告诉记者,这次迁移的目的是保护与蒋村新区道路建设相冲突的柿子树。其实,杭州已经有在小区内栽种香泡、无花果、花石榴等果树的先例,且这次也聘请了大量的相关专家,而且在迁移过程中非常注意移植方法,比如连带原生泥球移植,断根时候的伤口谨慎处理等。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严力蛟对于柿树迁移却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柿树的确是很好的景观树,累累果实能成为秋冬的美丽景观。虽然经过种种办法,可能会提高柿树的成活率,但对于有着几十年甚至百年树龄的老柿树来说,成活率还是个很大的问题。树龄越大成活率越低。即使活了下来,也会使树型、结果情况受到一定的影响。更何况作为景观树,肯定会经过人工的修剪和管理,使他们失去了原生态的景观。对于柿树保护,我更建议保持它们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生态文明中的原始性和科学性。”
对于古柿树是否应迁移,杭州市民给予了极大关注,争论比较激烈。但无论争论结果如何,对于此种现象,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杭州市民积极参政议政的表现,值得肯定。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政治学老师陈妙锋认为,自南宋后,杭州离政治中心较远,而且生活环境悠闲舒适。相比于政治,杭州市民以前更多地只关心休闲、娱乐方面的事件。但是近年来,杭州市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开始逐渐强化,主动关心起政治决策和社会层面的大问题。“这是社会的一种潮流,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陈老师同时表示,市民参政议政意识逐渐增强的首要原因是政府决策的公开性和民主性。“政府在制定一系列决策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人们的意愿,并且给予百姓机会去表达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其次人们文化素质水平相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有能力对政府决策和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且随着社会一体化发展,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政治决策、环境保护、社会文化等本来和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不那么密切的事物也开始对人们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这也促使人们更多地去关心身边的事。但在参政议政的范围、限度和内容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大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