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奖
浙江在线01月28日讯
2007年11月,在湖北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浙江昆剧团的新编历史昆剧《公孙子都》在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中,在出炉的17个文华大奖中占了一席之地。而该剧主演、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也获得文华表演奖,并意外地获得了八艺节最受欢迎演员奖。浙江话剧团的《宇宙蛋》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春琴传》也在八艺节上获得文华新剧目奖。
文华奖,始于1991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是政府在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奖。此奖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我国舞台艺术的创作繁荣,促进艺术院团的艺术生产,奖掖优秀的艺术人才。文华奖的评奖范围包括上一年度的所有舞台艺术精品,前八届每年评奖一次,从第九届开始改为两年一届。
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从2002年起,国家每年投入4000万元,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50台左右的精品剧目。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包括舞台表演艺术各艺术品种的大型剧目,如京剧、昆曲、地方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和大型交响乐、民族音乐作品,以及有整体构思、非组团组台的大型歌舞、杂技等。
经省文化厅申报推荐,再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公孙子都》先是入选全国30个左右的初选项目,获得了国家的前期资助。三易其名,几度修改后,《公孙子都》被确定为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0台剧目之一,获得了文化部、财政部成立的昆曲扶持工程小组提供的80万元原创剧目创作资金。
代表作品:《公孙子都》
1997年秋天,当浙江昆剧团还未从京剧团分离出来时,《公孙子都》这出戏就开排了,最初叫《暗箭记》。取这个名,是因为说的是一位叫公孙子都的英雄,因一念之差暗箭伤人,最后因良心谴责而崩溃的故事,是由一出古老的折子戏《伐子都》延伸出来的。
金牌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所属的《戏剧报》(后改名为《中国戏剧》)杂志社于1983年发起,第一届名为“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第二年起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由中国剧协主办,旨在表彰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促进我国戏剧表演水平的提高,设立23年来,堪称民间(相对文华奖的政府)戏剧第一大奖。
在梅花奖历史上,“三度探梅”成功而捧得“梅花大奖”的只有3人,即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以及话剧表演艺术家宋国锋。2007年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一起为浙江摘取“梅花”的,还有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浙江婺剧团当家花旦陈美兰这两位“二度梅”。
代表人物:茅威涛
让茅威涛三获梅花奖的是她的一部最新力作《梁祝》。这部根据传统越剧重新编排演绎的越剧大戏,去年一露面就引来了众多的关注。大手笔的舞美制作、对梁祝心态的重新诠释,以及茅威涛用尹派唱腔演绎观众熟悉的梁山伯形象,都让观众对这个新版《梁祝》眼前一亮。在此之前,茅威涛分别在1985年凭借《汉宫怨》中的汉宣帝一角,1994年凭借《西厢记》中的张生一角,两度摘得代表中国戏剧专业最高水准的“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