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
此次浙江丝绸集团改制和丝绸行业所处的大背景相关。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而纺织丝绸行业基本上都是资金推动型,企业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加上纺织领域的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纠纷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提供的数据,2007年前三季度丝绸行业的毛利率为7.8%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0%;而前三季度的净利率只有2.7%,整个行业为3.5%左右,整体的盈利状况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另外规模较大的丝绸企业的亏损面达17%,由于丝绸行业中小企业偏多,实际亏损数可能还要高。
汪前进还表示,现在纺织行业两极分化非常明显,比如2007年有4万多家纺织企业,其中1/3企业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利润,小型企业只占10%。那些小而竞争力不高的企业在未来几年会逐渐淘汰,而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才能在这一轮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另外,纺织丝绸产业呈现出明显的产能过剩,现在不仅是靠简单的数量来竞争,更多是靠完整的产业链,而那些有能力健全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也必定是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因此纺织丝绸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只能把规模做大做强,包括进行改革兼并重组,这是一个趋势。"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蔡宁表示,丝绸行业属于竞争性领域,在激励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与市场接轨的改革,国资的退出可以进一步激活企业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效率。
除了浙江丝绸集团的改制,2007年原广东丝绸集团和广东轻纺控股合二为一的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江苏吴江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将其优质资产与丝绸股份(000301.SZ)的纺织类业务实行资产置换,都是在大环境下的突围。"虽然三者改制途径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整合资源。"汪表示。
另外,浙江民营资本活跃,在国有资本退出的同时,民间资本显示出巨大的"承接力"。
不仅如此,浙江丝绸集团的改制与新一轮浙江省属国企改革息息相关。2004年6月23日,在浙江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以产权主体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而2007年恰好是这个目标完成的年份。
目前,多家省属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改制,去年年末,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合资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内地民用机场整体合资的首次尝试;巨化集团、浙江石化建材集团均引进战略投资者,加上浙江丝绸集团的挂牌,此轮改革收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