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观
“这是当前社会面临转型时期,人们对于价值观的迷茫和无序的体现。”听了这位网友的故事,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蓝蔚青道出了问题所在。
有网友提出,在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为他人提供帮助是随处可见的。对此,蓝蔚青指出,当前中国的经济虽然取得大幅度地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与文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再加上西方的宗教传统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在都是讲要做‘成功人士’,却很少见到谁说要争当‘道德高尚人士’,”蓝蔚青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呈现了过度功利化的趋势,“虽然对功利的追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有点过度。”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中,“道德高尚人士”尚未和“成功人士”被摆到同样重要的地位。
关于社会
从纵向来看,蓝蔚青认为,曾经的中国是处于一个“熟人社会”,没有现在这么大批量的流动人口,一个村、乃至一个镇里的人几乎都知根知底,“彼此很熟悉,因而街坊邻居之间的互帮互助也就习以为常了”。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开始转型,城市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陌生面孔,“熟人社会”被替换成一个“高度流动社会”,对于社会流动人口的管理却没有及时跟上,少数人的欺骗、犯罪等行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感,对社会也失去了安全感,大家都被普遍提醒和分外当心,自我的保护意识和警觉性覆盖了其他。
翻开历史的记忆,蓝蔚青还提出“十年动乱”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当时的冷漠、争斗、残杀甚至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创伤,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那一代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关于个人
只有少数人站出来去主动帮助别人,而大多数人却选择了沉默,蓝蔚青用统计学的观点来分析指出,这一种正态分布也是可以理解的。
“实事求是地说,思想先进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还处于中间状态的,他们在考虑是否主动提供帮助的时候,都会想想是不是太显示自己,但转念一想还是应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例如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大家都是主张正面教育,但同时也会担心:如此教导出来的孩子会不会太老实?会不会在社会上被骗、吃亏?在教育中的也是带着一种矛盾的心理。
蓝蔚青坦言,对于这大部处于中间状态的人的想法,我们还是应当持理解态度的,只是更应当去大力宣传那些“站出来的人”,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去“站出来”。
关于解决途径
“主动去帮助他人,是需要大力倡导的一种价值观”,蓝蔚青认为,价值观上的进步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作为大众媒体来说,要进行更广泛的宣传,更突出基层。用蓝蔚青副主席的话来说,媒体宣传和报道的焦点应当更多地投射在基层的先进人物身上,让受众觉得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用身边的事来教育身边的人”。
此外,蓝蔚青提出,媒体也可以适当引导大家对类似问题展开讨论,“让观众、读者和网友在讨论中来思考,来进步”。
“对于社会管理来说,则尽可能地减少‘帮助他人却受骗’等类似的事件发生。”
蓝蔚青还给出了一条建议,就是规范和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用充满爱心的志愿者来带动社会。以前不久的北京为例,就专门由当地社科联牵头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将社团组织、社区和志愿者等纳入规范管理和指导范围。“通过志愿者这批有了先进价值观和思想的人的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其他人”。
蓝蔚青: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