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5日讯
从运河广场翻过那座古老的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就在眼前。虽然如今满目疮痍,可是在清朝同治年间,这里曾是拱宸桥地区繁盛的水陆码头,而且延续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这里聚集着当年最典型的商埠文化,也是高家花园、桑庐等文化遗迹——专家认为:拱宸桥桥西是最能体现杭州运河历史风貌的文化街区。
昨天,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正式开工,它标志着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的第二批项目建设正式启动。首先启动的项目是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的样板房建设分为三块:一个是敬胜里的民居建筑,那是典型的民居文化;一个是桥弄街商铺建筑,再现的是当年的商埠文化;还有一个是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的历史建筑,那是现存唯一从事慈善事业的民间组织。
据悉,这三块典型建筑将于三月底竣工,届时,桥西街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将初具规模。
敬胜里
改建后的民居还有天井
敬胜里南起吉祥寺弄,北至桥弄街,西起小河路东侧边缘,东至桥西直路西侧边缘。相传这是民国时期吴家盖的房子,一组里弄建筑由三幢二层砖木结构建筑组成,样板房B-5-2是中间的一幢,坐西朝东,面阔十间,进深五间。
据运河综保委工程处处长谭永朝介绍:改建后的敬胜里配备给水、排水、排污、供电、供气、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形成独门独户的一楼一底。拥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附属用房和主体建筑之间还形成一个内天井,便于采光、通风,就像那些传统的江南民居还可以在天井里收集雨水。
桥弄街
上房下店再现传统商业
桥弄街一侧是近代工业厂房,一侧是传统商业店铺,追溯它的历史就像展开了这座城市中下层居民一幅生活长卷——人们倚运河而居,家有河埠头,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楼”……
改建后的桥弄街样板房是一组传统商业店铺,为面阔五间的两层砖木结构。一楼作为商铺,二楼居住人家,不久的将来,这里也将呈现出当年商埠文化的模样。
中心集
这里将建一座陈列馆
清朝同治年间,拱宸桥桥西就是繁盛的水陆码头。中日甲午海战之后,杭州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拱宸桥一带成为日本租界。因为杭州是著名的茶叶产地,长三角地区以及福建的运销集散地,因此便在拱宸桥桥西成立了“中心集”,是当时管理杭州茶材商业的民间组织,最初称为商帮、庄客,不久改称为“同业公所”。
它主要从事民间慈善救济事业,是平时搬运工人集会场所和公共施舍茶水的地方,给脚夫、船工等贫苦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茶水和休息的场所。如果搬运工人死在那里,他们还提供免费的棺材。因此,叫做“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去年这里成为杭州市第三批历史保护建筑。
据悉,这座三进合院式墙门建筑,始建于1924年,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改建之后,这里将成为运河民俗文化、商埠文化、民居文化的陈列馆。
记者昨天还获悉:今年运河综保委将建造剪刀、伞业、扇业等三座国家级的博物馆,选址也拟定于拥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