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8日讯
近期,香港影星的“艳照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按目前网络上比较一致的说法,就是当事人陈冠希电脑送修时,被人盗取了私密资料。不管警方最终如何定论,事件与当事人的那台个人电脑关系极大,这敲响了电脑用户如何保护自身隐私信息的警钟。昨天,温州都市报一项调查表明,九成多接受调查者有将个人信息保存在电脑里的习惯,而八成多接受调查者不知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电脑数据安全。
记者调查:
如何保护?多数市民茫然
电脑送修时,你会对电脑中的私密信息采取保密措施吗?“保密?没想过这问题。”在市区人民路一电脑维修店前,正送电脑过来维修的陈女士一脸愕然。她说,电脑里存有很多私人照片,每次电脑出现问题,她都是送到电脑维修店里维修,有时一放就是好几天,但她从未想过要将电脑中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今年41岁的胡先生,从事鞋材批发生意。胡先生说,他对电脑知识知之甚少,往常一些个人资料,包括企业与客户往来的资料,都是保存在电脑里,但不知如何才能保护信息安全。
不仅电脑送修时隐藏着风险,叫人上门维修时,也是“危机四伏”。叶先生说,去年他家电脑出了问题,一名上门维修的人员,竟趁他不注意,将其上网账号和密码给盗走。直到他发现网络不稳定,叫人查看后才知道此事。“以后维修人员上门修电脑时,要先把个人信息全部加密,还要小心账号和密码安全。”
随后,记者在市区南站的温州电脑市场和人民路的5家电脑维修店,对前来维修电脑的20名市民进行随机采访,发现有19名市民选择将个人信息保存在电脑里,其中16名市民没有对个人信息采取保密措施的习惯。哪些措施可以让信息保密?20名被采访者中,有18人提到删除文件,有1人说可以采取加密措施,1人表示不知道。
高手支招:
保护数据比删除数据更安全
电脑数据如何处理才比较安全?昨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专业的恢复电脑数据的公司和几名电脑高手,他们提供了一些适合普通家庭用户使用的方法:一是先删后存法,将重要数据删除之后,清空回收站,随后再立即将容量大于之前被删除文件的不重要数据(比如一部电影)存入之前的删除盘,这样就能相对“干净”地清除原重要信息。这种方法至少比简单的Shift+Delete删除数据要安全;二是低级格式化。经过低级格式化后,文件恢复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不过这种方法对电脑硬盘有损伤,如果不是准备淘汰的电脑,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谨慎;三是物理销毁法,就是将电脑硬盘拆下来,拿榔头把硬盘敲碎。
“数据保护比删除、销毁更加安全。”一名从事电脑数据恢复工作已有10多年的维修人员告诉记者,先删后存和把电脑格式化,专业懂行的人,还是可以将数据恢复的。因此,普通家庭用户,要学会加密数据的电脑使用习惯,安装数据保护软件后,一旦复制被保护数据时,系统会跳出该文件正在使用的提示,也就是说没有密码解开这个软件的话,你是无法复制或移动该数据的,而有些保护软件有双重密码,安全性能更高。
同时,黑客入侵也是现在隐私外泄的一个主要渠道之一,用户上网时,防黑客防病毒随时不能忘记。防黑防毒最基本要做的是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至少每周更新一次病毒定义码,因为杀毒软件只有最新才最有效。其次,安装防火墙软件也很重要,因为防火墙的功能是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这样能够过滤掉一些攻击,或是私人信息遭窃。另外,网络浏览器(如IE等)也是黑客入侵电脑的重要渠道,网民应移除不必要的JavaScript,上网浏览时,若是怀疑某个网站怪怪的,就不要浏览这个网页,或使用安全的浏览器。
个人信息安全不仅包括个人用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包括手机、DV、数码相机、网上的个人空间等一系列的带可存储数据内容的产品。
律师说法:
传播他人私人资料是侵权行为
浙江金克明律师事务所的王庭奎律师认为,盗取他人网络账号密码,侵犯了他人网络信息的专有使用权,是一种窃取行为,网络信息包括宽带账号、网站会员信息等,而将他人的照片等私人资料,私自保存并进行传播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属民事侵权行为。
王庭奎还认为,如果电脑以及相关数码产品在维修过程中,造成信息遗失,消费者事先有提出保留要求的,则维修人员属违约行为;假如事先没有告知造成信息遗失的,维修人员也有过失,因为他负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