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余姚市四明山镇党委书记何国强的抗灾经历
 
  四明山镇党委书记何国强(中)带领干部群众奋战在抗雪一线
 
  虽然山下积雪消融,但是在四明山镇还是一片白雪皑皑

  雪压毛竹啪啪响,冰冻樱花树干裂。几十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使常住山上的7000多名干部群众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余姚市四明山镇的干群挺起腰板抗灾,欢乐祥和过年,全镇12个行政村村村都通上了电,没有人挨冻、没有人受饿,没有人因灾发生死亡事故……

  冰雪覆盖下的33个日日夜夜……

———余姚市四明山镇党委书记何国强的抗灾经历

  2月14日一早,等不到通往余姚市四明山公路上的冰雪完全融化,我们的采访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两个多小时,在离镇不远一公里的盘山公路上,找到了正带领干群破冰开路的镇党委书记何国强。

  “还有十多公里的冰封干线公路要在三天内打通。”头发凌乱的他简短地对我们说。

  采访中,我们意外得知他居然将这些天来的抗灾情况记录了下来。用他的话说: “灾难面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老区人民奋起抗灾自救,感人的故事天天发生。我觉得,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催促着我,拿起手中的笔,写上一些东西。”

  这是一本3万多字的工作手记,透过这些在时断时续灯光下,或在完全断电后的烛光下写成的文字,冰封33天的四明山镇原貌逐渐展现……

  A:上山受阻

  1月29日早晨,准备上山的何国强一觉醒来,听到窗外隐隐约约传来了阵阵或长或短的汽车喇叭声。开窗一看,坏了:窗外正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房顶、行道树俱已覆上了一层银白色。天空铅灰色的,地上已经有了薄薄的积雪。何国强的心开始不安起来。看样子,上山有困难了。

  四明山从1月13日起,已多次降下冻雨和小雪,部分道路已多处冰结封冻,对交通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场大雪,将使灾情雪上加霜。

  不久,镇党政办主任就打来了电话: “书记,今天看样子不能上山,我已经同山里联系过了,山里的雪非常大,道路上厚的地方已经有几公分了,雪下面又有冰,绝对不能上去。” “驾驶员怎么说?”何国强问。 “驾驶员也没有把握。”很快,家住大岚的镇人大主席郑奕训也给他打来电话。 “千万不能上来!这儿厚的地方足有10公分了,再好的越野车也无济于事,你还是等天气好转了再说吧。”

  无奈之下,何国强匆匆赶到四明山镇设在余姚的下山移民服务中心。此时,这里已聚集了所有在山下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很快,大家提供了各自掌握的情况。

  “昨晚7点左右,四明山全镇范围内断电,其中四个村断电已有两天。”

  “唐田、宓家山、杨湖三个村今天起电话要中断,大山、悬岩、溪山村还能支撑两三天。目前,镇上的电信部门启动柴油发电机给机房供应电源,但一旦油料供应不足,其他村通讯亦将中断。”

  “据目前统计,大米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能保障一周。由于四明山地广且自然村分散,估计一周之后,部分偏远村的供应会发生困难。”

  ……

  随后,大家都默不作声,看着书记表态。

  “情况很严重,大家按照前天紧急会议所确定的八个应急小组的各自分工,迅速开展工作。但重中之重还是电力问题。”

  何国强当即动手写了《四明山镇大雪继续,受灾情况更加严重》汇报材料,上报余姚市三防指挥部。同时,下午3点多,天气稍有好转,他与几位镇干部冒着风险,绕道奉化溪口,然后再徒步数小时,回到了冰天雪地中的工作岗位。

  B:慰问电力抢修工人

  “快,快,马上出发。”1月31日下午,何国强正在办公室给有关部门打电话,忽然听说电力部门已派人上山来抢修电力设施了,立即心急火燎地喊上了有关同志,带上了慰问品一起朝抢修现场赶去。

  抢修地点在大岚。不远处,公路边上停着好几辆车,醒目的桔黄色,是电力部门工程抢修车特有的颜色。

  一下车,一股猛烈的寒风迅速袭来。寒风中,一条露着新鲜黄泥的小路,从公路边斜通向铁塔,由于陡,还临时胡乱地挖出了几级台阶,两旁狼藉地散落着被砍伐的柴草。3.5万伏的高压铁塔上上下下都结满了冰,几名工人努力地在塔基下生火,但临时凑起来的树枝又湿又硬,火很难生起来,大缕大缕青色的浓烟冒了上来,又迅即被风撕得粉碎,引发生火人一串串剧烈的咳嗽。

  近处和远处,都有戴着安全帽穿着橡胶鞋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一名工人猛地一拉引擎,便携式的柴油卷扬机轰鸣着转动,钢缆喀喀响着缓缓绷紧。

  看到了何国强后,身材结实的余姚供电局张利民书记迎了上来,他的嗓音有些嘶哑。这时,有人端上了一碗散着热气的康师傅方便面,说: “张书记,先吃点吧,你的胃不好。”

  “什么,都下午3点了还没吃过东西?”何国强吃了一惊。

  “施工的难度比想象得大好几倍。不抓紧,天黑下来,就更麻烦了。无论如何,今天要保证四明山晚上能够通上电。”张书记坚定地说。

  车渐渐驶离,铁塔在视野中很快成为一团模糊的轮廓。何国强此时感慨万千:现在四明山镇近万名群众正经受着冰雪的煎熬。但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此刻都在家中。而这些电力人,却在风雪之中忘我地工作。他们当中,不少还是外地人,都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票,整理好了自己的行囊,准备与亲人们团聚。而他们为老区早日恢复光明,最终选择了留下。

  C:雪中走访

  四明山镇基本没有工业,因此与山外的乡镇相比,外来务工人员极少,并且是季节性的用工,主要从事的是砍毛竹、帮忙挖花木等相对比较粗重的体力活。每年的人数在500人左右。

  “现在山上还有外来人员吗?”被何国强一问,分管民政的武装部长周建虎马上也意识到什么,说: “我看明天我们安排一笔临时救济资金,对其中比较困难的,去走访慰问一下。”这时,何国强又想到了一个人, “王治华,王治华还在北溪吗?如在,我们明天去拜访他。”说这话时,何国强特意用了“拜访”这个词。

  王治华在四明山已经小有名气了。在去年九月份的“卡努”台风中,这位二十多岁的贵州小伙子奋不顾身地跳进湍急的溪水,将一位洗拖把落水的老妇人救起。事情传开后,四明山镇政府授予了他见义勇为奖,并进行了表彰。去年年底,他入选了“感动余姚”人物的提名奖。

  第二天一早,何国强他们带着大米、油和慰问金,雇了一辆车,朝北溪方向跑。

  王治华的住房是一间简陋的水泥砖搭起的小屋,没有玻璃窗,用废弃的塑料薄膜和旧报纸挡着外面的寒风。屋子里生着煤炉,王治华正在炒年糕。

  何国强记起上次王治华救人之后来他家慰问时,周围还有一群人,他的叔叔也在。 “他们都回去啦?”面对何国强的问话,王治华依旧是那么内向地笑了一下,点了点头。何国强一行走进里屋看了一下,发现床上垫被很厚,盖被有两条,大概不会受冻,这才放下了一点心。

  送上了慰问品后,何国强又了解了一下镇和村里外来人员的情况。原来,四明山镇的外来人员主要集中在北溪、茶培两个村,绝大部分已经返乡,另一部分在大雪前撤到了溪口,留下来的只有十来个人,吃住都没有问题。

  D:大米,晶莹的大米

  “大米送来了,有200袋!”1月30日上午10点许,何国强正与镇干部商量抗灾自救的具体事情,武装部长周建虎突然满脸喜色地跑上楼来说: “为啥不喊我们一起去帮忙呢?”他一边嗔怪着武装部长,一边与大伙儿一起飞快地跑到了楼下。在亲眼目睹了晶莹的、散发着清香的大米后,压在众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大米运上来了,200袋,就是六千斤,加上原先储备的,米的问题暂时就不用愁了。

  “赶紧通知缺米最严重的平莲和大山两个村,想办法到镇上来拉大米。”在发出指令的同时,何国强猛然想起,应该让超市再“囤积”一些,不能一下子就卖完。根据各村目前大米的储备情况,实行配额供应。

  这时,外面马路上传来一阵说说笑笑的声音。一看,原来是几位村民背着刚买的大米聊着天往家中赶。他们的手中还提着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估计是年货。村民的神态都很平和,步履也很轻松,似乎这五十多年未遇的严重冰雪灾害天气对他们没有影响。

  这时,何国强的心为之一热: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埋怨,不叹息,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这份淡定,这份从容,正是这些可敬的山里人身上最闪光的东西啊。

  E:一小时搬迁菜场

  2月2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值班室的电话又突然响起:由于积雪太厚,镇农贸市场的钢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现象,甚至有倒塌危险。

  怎么办?何国强与身边的同事商量后,意见是一致的:必须撤离,越快越好。同时,为确保市场能够正常供应,得找一处安全的地方作为临时菜场。大家想到了离镇政府东边500多米的地方,有一幢镇属的四层楼,足足有几千平方米,原来办过竹筷厂,现在堆放着一些建筑材料,清理一下就可派上用场。大家分头行动,一路人马整理临时菜场场地,另一路人马去做经营户的思想工作,组织力量进行搬迁。

  当何国强再次与镇干部一起冲进菜场,扯开嗓子大吼时,闹哄哄的菜场顿时静了下来,在场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齐刷刷地仰头看顶上的钢棚。一两秒的时间,菜场里又哄地炸开了锅,许多人纷纷离开,但一些经营户却不以为然地嚷开了: “怕什么,钢棚牢得很,根本没事的。”

  面对此情此景,何国强给经营户们算了另外一笔账:如果菜场出事,损失菜不说,弄不好人也会弄伤。他还承诺每一户搬迁户除了在临时场地经营期间全部免除相关费用外,另外再补贴每户200元。

  时间紧迫,何国强还对经营户承诺:全体干部都给你们当小工,帮你们搬!说完,他就带头撸起袖子搬东西。看到镇干部们满身的雪花,满脸的诚恳和憔悴模样,经营户终于被诚心感动,纷纷动起手来……

  就这样,仅用了一个多小时,镇农贸市场的大门被锁上,一张公告贴到了墙壁上。一个重大隐患被排除。

  F:我们不孤独

  大年二十七一早,一位何国强很敬重的领导发来了一条短信:“要多保重,有困难讲。”寥寥几字,蕴藏的是深得化不开的关怀。

  中午,他的手机响了又停,停了又响。除了问候,还是问候。

  到了晚上8点多,手机又响了。接起来一听,是一个陌生的男声。 “何老师!”电话那头传来了轻轻的呼唤。何国强愣住了。“我是你的学生,名叫×××,在宁波值夜班,知道你们现在很辛苦,大雪封山,想给你打个电话,问个好。”可能是天气的原因,也可能是何国强当时太激动了,他没能听出对方的声音,又不好意思再问,直到对方说再见。

  “何书记,我们已经顺利地运上了四台发电机,每台花两个小时就可能给基站中的蓄电池充电,就可以支撑三四天。”是电信电路蔡局长打来的,他是何国强敬重的老朋友。

  对此,何国强在回想起这段日子时感慨地说: “我们不是在单枪匹马地跟凶恶的灾害作斗争。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熟悉不熟悉的,山里或山外的人,三防指挥部、供电局、贸易局、水利局、民政局、供销社、交警大队、气象局、老区办、电信局……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尽着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克服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让我们始终有信心,有动力,在这里坚持。”

  相关链接

  四明山镇概况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与鄞州、奉化、嵊州、上虞四县市相邻,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拥有独特的高山气候,常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冬季绝对最低气温在-15℃左右,享有“夏天是凉风习习的莫干山,冬天是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之美誉。全镇总人口1.11万人,下辖12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448亩,山林118678亩。

  四明山镇受灾严重

  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月13日至2月14日,四明山镇出现了8次降雪和多次的冻雨,平均气温-3.6℃,最高气温6.4℃,最低气温-10℃。这次降雪持续时间之长,创下了该市1961年有气象纪录以来的近50年之最。其中,1月29日四明山区出现了冻雨天气,这种过冷雨滴的温度在0℃以下,十分容易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屋顶及道路表面结冰,并增厚。冻雨对输电通讯线路、道路交通安全及房屋安全的危害,远远大于中小雪量的雪和雪粒;2月1日至2日,四明山区出现了持续超过36小时的暴雪,造成南部山区积雪厚度达25厘米至28厘米,这是余姚自1972年以来遭遇的最大一场降雪。

  由于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四明山区公路全线封闭,四明山镇各村出现供电、供水等公共设施因冰冻严重破坏等现象。随之出现了断电、断水、通讯中断等危机,如1月27日,四明山镇除梨洲村以外,出现大面积停电,全镇3000多户村民家里断电;1月28日,四明山镇平莲村、大山村已经出现供水困难。同时,冰雪灾害还给四明山镇花木、茶叶、毛竹、板栗等传统农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记者 吴晓鹏 通讯员 王量迪 陈康法 吕芳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