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2月20日、21日元宵节期间,浙江昆剧团将在浙江胜利剧院上演雪藏七年的全本昆曲《牡丹亭》,两个晚上,一天演上部,一天演下部。与浙昆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的《公孙子都》完全相反,一洗杀气之后的《牡丹亭》,从服装到演员眉梢眼角,都透着江南“春梦”的柔软旖旎。
《牡丹亭》对时下的观众并不陌生,那是属于白先勇的。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青春版《牡丹亭》源头在浙江昆剧团,剧本底稿是浙昆的,青春版《牡丹亭》最重要的艺术指导汪世瑜,曾是浙江昆剧团的老团长。
浙昆的《牡丹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不是汤显祖本子那个样子。周传瑛是团里第一代复排《牡丹亭》的,他的儿子周世瑞回忆,1952年,复排《牡丹亭》时,是由越剧《回魂记》改编的,因为那时古老的昆曲非常凋零。而且那个年代的人们很坚硬,对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不能理解,“一对年轻男女,从来没有见过面,居然会通过做梦爱得死去活来?”为了符合人们的逻辑,杜丽娘和柳梦梅只好提前认识碰面,在现实中开始谈恋爱。
真正合汤显祖原意的全本《牡丹亭》,诞生在2001年。浙昆的艺术家们和香港古兆申一起,将54出《牡丹亭》浓缩为10出,分为上、下两部,全是汤显祖本子中最经典的片段。上部写杜丽娘为爱而死,下部表现她为爱重生。汪世瑜、王奉梅、陶铁斧、李公律、张志红等浙昆名角一起演绎这部精华版《牡丹亭》。但这部戏生不逢时,因为剧团体制变迁,一时无暇有人顾及被束之高阁。等所有风采被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获取时,浙昆只好搁起这部同名昆剧,直至今天。这次重排的全本《牡丹亭》,参照的还是属于浙昆自己的2001版本。
“重现经典,传承优秀剧目,是我们团一直在做的工作。”浙昆团长林为林说,这是复排2008版本《牡丹亭》的起因。为了这次演出,浙昆特别赶制了大批美丽的演出服,并请前辈带上年轻的演员一起亮相,呈现浙昆历史上两个版本的不同风味。而此次演出的全部门票收入,将全部通过浙江慈善总会捐献给雪灾灾区人民,也巧合了“为爱重生”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