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田越是杭州某网络公司的职员,一年前这个时候,他是支教贵州山区的一名志愿者。当结束支教回到杭州后,田越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行动并没有停止,本网曾经发起的“给民工学校当老师”的活动,田越也是第一个报名的志愿者。
1、谈曾经的支教经历:要在别人心里种下爱的种子
借用志愿者精神“团结、奉献、友爱、互助”来谈支教比较恰当。
虽然自己不喜欢“志愿者”这个称谓,也不喜欢“支教”这个名词。我认为其实,“支教”只是普通教书育人,不同的只是跨了地域,而这地域性差别是历史社会所形成的,是本来就该采取的措施,也就无所谓“支”了。
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的目的就是能在别人心里种下爱的种子,这和教育是一样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忽视了爱的教育。
“支教”过程中,有朋友给我汇来了钱,叫我转交给需要的孩子。在“支教”即将结束的时候,还剩下一些,我想多凑点,留给几个心里选定的孩子让他们完成哪怕一个梦想也好。
我是认为,帮助都是发自内心,有能力可以多帮助一点,没有能力也不用勉强。当初选择去支教,一是想要体会一种生活方式,二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能尽量给别人提供帮助,而前者占的比例会大一些。
在我的看法中,我认为“支教”给当地带来的改变是有限的,但如果我的教育方式给别人带去了一点点爱的话,那就是我的幸运了。
通过“支教”,其实改变更多的是我自己,明白了要靠自己去努力。还有记住自己曾经做过的,现在也要一如既往地在城市里延续下去,当然是在有所判断和选择的情况之下。
2、谈帮助他人:帮助别人要坦然
其实我觉得为他人提供帮助完全不需要有这么多的顾虑。
既然别人会伸手帮助,就不会在乎会被拒绝,乐于帮助的人都不期望能有所回报,更不会认为被拒绝是一种冷漠。
如果是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去麻烦别人。如果自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处于非常困难的时候,才会期待有人来帮我一把,再辛苦一些才会恳求别人来帮助自己。
假如仅仅是一点小事,我就不会去麻烦别人了,因为还有很多人更需要帮助,把机会让给他们也是一种帮助,不知不觉中也是一种互助。
至于问别人是否需要帮助,那也要分情况区别对待。以我为例,在对这个城市渐渐熟悉之后,看见在公交站牌上摸不着头脑的人,我会尽量帮他们指路,一个是自己有时间有能力这么做,另一个是这样也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在加强。
向可能需要帮助的人提出这个问题,自己心里已经有个判断,一是自己可能有能力帮助他,二是他的确需要一点点的帮助。
有些时候,帮助别人的时候担心会被利用了自己的善良,帮助完别人后陷入别人设计好的圈套。如果帮助人还有所求,就更加不容易挣脱开了。所以帮助这东西要坦然,有时候也是点到为止,可以试着让下一个人来继续帮助。
简单说,为人提供帮助,需要一些判断。不是盲目地去帮助别人,但绝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