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0日讯
1月5日,海拔800米的安吉董岭村下了今年第一场大雪,1月12日,通往董岭的班车因为大雪封道终于停开。从此,这个村子与山下的交通中断,物资运输中断,直到现在。
昨天,记者随同当地乡镇救援小分队徒步来回28公里一起进入董岭送去150公斤最紧缺的大米,并为您详细记录董岭39天大雪封山的日子。
150公斤大米的爱心之旅
昨天是安吉上墅乡董岭村被大雪封道的39天,这一天,无数双眼睛望向董岭,无数双手托过送上董岭村的150公斤大米,那是安吉“滴水”义工组织的几名义工和上墅乡的10名民兵送上去的爱心大米,来回整整28公里积雪封堵的山道,本报记者全程徒步跟踪记录。
-山路艰难轮流背米
早上8点30分,车子从上墅乡政府出发,往董岭方向驶去。开了约大半个小时,抵达龙王村。这时候路上已经开始有积雪出现,一位村民告诉我们,车子不能再往前开了,再往前开,可能直接打滑掉到路边的峡谷里去。
我们的徒步之旅由此开始,10名民兵和5名义工背起十袋大米还有一箱矿泉水和饼干等路上吃的东西毅然前行。
雪已经冻成了冰渣,踩上去嘎吱嘎吱作响,更可怕的是有一股滑力,要比平时花上数倍的力气才能踩实了。带队的民兵队长杨东红患了重感冒,还是坚持着背了一袋米上去。徒步走着已经感觉非常吃力,何况背着一袋15公斤重的大米,走了约一公里路,就感觉吃不消了,于是一袋袋大米又换了一个新的肩膀。
在林海中穿行,时不时地见到被大雪压弯的竹子横在我们面前,背着米弯腰经过得分外小心。尤其是有几段路,坡度非常陡,背着米的民兵和义工们好几次打滑。不过这样的路显然没有难住义工赵刘斌。身高1米8的他背着一袋米在前面一步一步地走着,“我是河南人,在安吉一家物流公司打工,今天能背着米送到那些需要它们的人手中,走再多的路也值得。”另外一名义工李琦是浙大城市学院大一的学生,趁着开学前他也赶来参加这次活动。
-14公里走了三个多小时
10点33分,我们抵达了竹林旁的西坞村。家就在路旁的村民陈小良得知我们是往董岭村送米的,赶紧招呼我们休息一下。一杯又一杯的热茶端上来给那些热得满头大汗的民兵和义工们。“这里的路很不好走,到董岭还有一半的路呢!”
跺了跺被雪完全打湿的脚,送米小分队又出发了。雪,冰冻的雪,融化的沾着泥泞的雪,未踩过的雪,满眼望去雪茫茫地覆盖着我们经过的山林、田野和村庄。“你说我们像不像红军过雪山啊?”上午6点多专程从湖州赶过来的义工裘立杰向身旁的伙伴们打趣,可惜没人搭理他。雪原上的长途跋涉让人精神疲惫,只有不停地踩着雪前行前行。
11点36分,我们的耳朵里传来广播声:“昨天,我县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又一次降雪,降雪厚度平均在10厘米左右。”又是关于雪的消息。
而在旁边聊天的几位西坞村村民一个劲地抢民兵肩上的米,“你们背了这么久了,看看,都是汗,这最后一段路让我们来背吧。”害得民兵们费了老大力气才抢回来。
12点05分,董岭村终于到了,在村口卸下米,大家累得马上瘫在雪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