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上阵除冰
全村出动抢修出村公路时间:下午1点30分地点:董岭村边公路上
68岁的方苗贵背着一把铁锹,如同50年前当兵背着一把枪一样,雄赳赳地走在董岭村的小路上,他现在又要去上“战场”,对手不是人,而是大路上的雪,还有最难搞的20厘米厚的冰。
董岭的雪从1月5日就开始下,“缠缠绵绵”不断下,平地上都曾积到70厘米,就在前天,这里还下了一场,又积起了六七厘米。“不铲不行啊,要等雪自然化掉,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去?那路要什么时候才能通?”
老人背起铁锹,来到了穿过村里的那条县道上,路上早已热闹异常,五六十个人分成好几段早已开工,铁锹、铁镐上下翻飞,甚至锄头都上阵。一锄头下去,刚好能挖起一块冰。
董岭人的铲冰除雪,采用的还是经“改革”过的新办法——包段到组。一个村民小组各管一块。不过,用村长王意贤的话说,从来不用去催,毕竟大家都想快点把路开出来,“再说干得不好,别的组的路都搞干净了,自己那个组的路还都是冰,这脸上也挂不住。”
30个孩子步行13公里上学时间:下午4点30分地点:董岭村张克祥家
下午4点半,现在已经是雪中董岭的晚饭时间了,张克祥端起饭碗,想着自己在乡上的儿子。就在前一天,董岭村一支最大的“出山部队”出发,张克祥和10岁的儿子就是其中的成员。
原来,初中和小学要开学了,董岭人自己商量了一下,虽然车上不来,可孩子读书不能因雪受阻。
“咱们送小孩走下去。”这个提议得到一致通过,30多个在乡上念书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组成了一支浩荡部队,徒步向学校出发。
在下一条斜坡时,肩上挑的近50斤重的被子晃晃悠悠地把张克祥晃倒在地,脸上立即被竹梢划出一道伤痕。
“不知道路什么时候能通哦,送是送出去了,还是要再去学校看看。”老张对老婆说着。
“快了,雪化干净,路上没危险了,路就通。”刚好路过的村长王意贤接了个话茬:“你们知不知道,即使路不通,县里也早就说了,‘保安全,保供应’,现在就算把路通了,可路面上的雪水晚上一冻,第二天照样不能走啊。大家别着急,咱的事情,县里一直惦记着呢,送粮的队伍,以后还会来。”